“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朱棣目的何在?真相方显其“雄才大略”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被现在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国家的经济贸易和和平稳定起到了重大积极作用。然如今我们大中国也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力增强,正努力倡导“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就是受启发于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和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朱棣目的何在?真相方显其“雄才大略”

下西洋路线

明代初期,虽说国力蒸蒸日上,但明成祖朱棣刚从侄子那里夺得皇位,也消耗了很大人力财力。郑和下西洋我们从史料可以知道,郑和出使时所率领的船队规模巨大,拥有大海船60多艘,载有各种技术人员、水手、士兵、医生和翻译共27000多人,当时称这种大海船为宝船。最大的宝船长达44丈,仅水手就需要二、三百人,船上并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和中国瓷器等特产。仅第一次下西洋就花费三年之久,到达十几个国家,两万七千人的庞大群体在船上吃喝,加上建造“航母”船队的巨大成本,试想消耗花费的财力物力何其巨大!如此看来下西洋确实一件劳民伤财的大事,为何朱棣全力支持呢?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朱棣目的何在?真相方显其“雄才大略”

郑和

按照《明史·郑和传》的说法,“成祖疑惠帝亡海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从这里可以找到两个答案:一是怀疑侄子明惠帝逃亡海外,去打听他的下落;二是向其他国家展示军力,来炫耀国家的强盛。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这件事总使他心里感觉不踏实。当时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而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百姓传的沸沸扬扬,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城外去了;有些传言消息更离奇,说建文帝躲到哪个旮旯里,后来还做了和尚,说的还挺像那回事。这一切的一切使明成祖心事重重,十分怀疑。朱棣心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倘若哪天他在别的地方重新召集人马,用朝廷的名义来讨伐他,后果可想而知。为了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但是又不好公开宣布,就借口说是求神仙。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地去秘密查问建文帝的下落,这样的寻找持续了二十多年。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朱棣目的何在?真相方显其“雄才大略”

朱棣

又有传闻说建文帝逃亡到海外了,明成祖朱棣也是深信不疑。之后就有派人出去打探建文帝的下落的考虑,那么这肯定也是郑和下西洋的期中一个考虑因素。但是如果就单单这一件事,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那么从“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就可以窥之一二。

当时朱棣刚夺得帝位,政治和社会局势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国际环境动荡,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土地和资源。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更有甚者还杀害明朝使臣,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实在是大明的隐患;加之南海附近海域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甚为猖狂,海上航行得不到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东部海上的倭寇(现在的日本人),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都对大明朝的边境骚扰不断。不仅直接影响中国边疆的安全,而且还给明朝的国际形象不断抹黑,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因而明朝皇帝朱棣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朱棣遂派遣郑和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下西洋,采取多种方式,调解和缓和周边小国之间矛盾和冲突,维护海上航行安全,进而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震慑蠢蠢欲动的北蒙和倭寇势力!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方面的考虑应该是朱棣支持下西洋的重要原因。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朱棣目的何在?真相方显其“雄才大略”

郑和友好访问

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朱棣为了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采取了主动出击,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无敌舰队,大大地震慑和打击了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因此郑和下西洋是朱棣治国安邦重要战略中的一枚非常重要的棋子,于此可以看出朱棣对治理国家,还是比较有独到的战略眼光。至今我们去评价朱棣的这些举动,都觉得智慧超群,不愧为一代帝王。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朱棣目的何在?真相方显其“雄才大略”

郑和舰队

那么除此之外,郑和下西洋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吗?这方面也是表象因素,为何这样说呢?首先我们知道27000人的无敌舰队,简直是移动的城市啊,上面有各种金银珠宝,各种中国名贵特产。说是舰队,亦可以说是商船集群,所到各国,都进行了物品交换,促进了与各国的经济贸易的友好往来,让各国知道我大明帝国是友好地,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大家可以和平共处。这样一来彰显了大明的大国风范,二来可以传播东方文明文化。从这些方面可以推测,朱棣让船队携带如此众多货物,也有促进经济贸易的考虑!通过加强与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强明朝国力。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朱棣目的何在?真相方显其“雄才大略”

郑和剧照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以后,朱棣确信建文帝一死,没有必要再去打探他的下落。不仅如此,这次航行带来的诸多好处,证明了朱棣的深谋远虑。朱棣对下西洋的大获成功,也坚定了自己把海上丝绸之路开展下去的信心。后来郑和应朱棣的委派多次下西洋,不仅拓展了海上贸易路线,而且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更提高了大明王朝在国际上的威望。对于国内的残余势力,蒙古和倭寇的边境骚扰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使得国内的局势逐步趋于稳定!

历史上的朱棣虽然是残暴的,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创举,却显示了他治国方面的“雄才大略”

更多历史故事,期待您的关注!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朱棣目的何在?真相方显其“雄才大略”

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