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的明天会好吗,你会怎么回答?

文章转自公众号:民教投(ID:minjiaotou)

民办教育的明天会好吗,你会怎么回答?


近日有一则新闻让人震惊:据新华社昆明1月7日消息,云南美华国际高中由于资金链断裂,学校正式停课。当地教育部门已将100多名学生中的大部分安置到其他几所民办学校,许多家长和老师仍在奔走维权。

虽然这一事件只是全国民办教育中的个例,但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个事件是孤立的现象,个例的背后依然有着许多让人沉思的问题,我们不仅要问:“民办教育的明天会好吗?”

说到民办教育,孔子应该是其鼻祖。与官办学堂相比,民办教育(私学)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民国时期,中国最著名的大学都属于民办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后,民办教育被公办教育所整合,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民办教育才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三十多年来,民办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要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76万所,占全国比重34.57%,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达5120.47万人。与农村公办学校的萎缩态势相比,民办教育还正在以非常快的增长速度扩大着比例。如果再加上一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从现状来看,和公办教育一样,民办教育在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也非常突出,数量与质量严重不匹配,高质量的民办教育少之有少。

高等教育阶段,能称得上全国一流的民办教育名校,大多是中外合作办学性质,知名的民办教育除了去年刚刚成立的西湖大学是针对高端人才培养之外,其他的主要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与之类似的,中职阶段的民办教育发展更是严重不足。

普通高中阶段的民办教育,发展初期主要以补习学校为主;到了后来,出现了以出国留学为培养目标的民办学校——国际高中,这一类学校多是民间资本独立出资,也有一些则是公办学校作为出资人设立的分部,类似于企业中的公私合营性质,云南美华国际高中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收费高,至于教育质量,真的是良莠不齐。

义务教育阶段,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明确,所有民办学校的性质均为非营利性学校,收费有了严格的限定,资本逐利的成分有所减少,钟情于教育的人才反而更能关注于教育本身,倒是成就了一批品牌名校。

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前些年公办教育发展缓慢,民办教育成为了学前教育队伍的主力军。截止2017年,全国共有民办幼儿园16.04万所,在园儿童2572.34万人,占在园儿童数的50.2%。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高中教育阶段类似,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政策允许营利与非营利性并存,民办教育发展也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营利性学校向企业靠拢,走精品化路线;非营利性学校向公办园靠拢,走普惠性路线。至于质量,也是不容乐观。

追问“民办教育的明天会好吗”这一问题,目的是着眼于民办教育的未来,审视当下民办教育的发展,认清鱼龙混杂的民办教育市场。要准确回答这样一个较为宏大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其定位和自身发展的规律。

正如前文所述,当前我们的民办教育是随着改革开放才发展起来的。发展初期,民办教育的定位是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弥补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在政策的倡导下,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教育市场,闲置的教育人力资源也大量聚集。民办教育全面开花,形成了与公办学校基本对等的发展格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力量也有信心提供满足大众对教育的基本需求。特别是随着国民收入4%的教育支出得到保障之后,各地公办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扩大了原有教育的覆盖面,原来没有纳入规划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等等都列了国家教育规划,并得到了专项支持。原有的民办教育市场受到冲击,民办教育的定位也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了改变,已经从原来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变成了“补充”,成为了人们在追求优质教育路上的一种可能选择。

近年来,国家对公办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这一定位中,“公平”是前提,公办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均衡发展;“有质量”是保障,在均衡的基础上,公办教育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质量。而民办教育从诞生之日起,追求目标就与公办教育不同,“满足需求”“有质量”是追求目标,公平的维度参考意义不大。因此,相对于公办教育而言,民办教育因时而生、因势而发展,无论是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还是走多样化发展道路,都与市场需求有关。随着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增加,民办教育从理论上讲,能够成为最有品质的办学力量。在一些国家,最好的学校是民办学校。这种局面也出现在了我国的教育大局当中。但是,与公办教育几乎不讲办学成本相比,民办教育办学成本核算是第一位的,光有教育情怀还不够。所以,社会资本的冷暖会直接传导到民办教育当中,一旦资本市场发展变化,民办教育的状况必然会出现波动。

正是由于定位的微妙变化和民办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所限,民办教育的明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看来,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对民办教育的领导将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建立党支部将成为新常态,国外一些具有宗教背景的品牌学校发展将受限,而一些真正能够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校则广受欢迎,当然,那些挂民粹教育而倒行糟粕之事的学校除外。二是政府将会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的形式,把一部分民办学校纳入公办学校管理体系,扩大教育公平面;法律层面对民办教育的规定和要求也会更加具体规范,完全任由市场自主调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部分民办学校会因为财政注资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但也有部分学校因为达不到财政购买的要求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三是两极分化严重的民办教育将重新洗牌,部分品质低下的民办学校将被市场淘汰,生源减少、教师不稳、课程粗糙、安全隐患严重……都将成为这些学校被淘汰的理由。而部分高品质的民办学校将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民办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现。

每天,都有民办学校在关停;每天,也都有新的民办学校在成立(仅民办普通高中,2017年就比2016年增加了215所,增长了7.71%)。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一所学校的关停与成立,就像是海洋中不起眼的一个浪花,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一名身居其中的教师、一位徘徊在校门附近的学生、一个做出教育选择的家庭来说,这就是整个生命的重要节点,是其有生之年的价值决择。

民办教育的明天会好吗?我来问,希望你也来回答。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岷县教育体育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