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幣區塊鏈:只談技術,不發幣

俗話說的好,牛市做行情,熊市做技術。眼前股市與幣圈都處在低谷,在資本都在持幣觀望的情況下,不斷放出利好消息增加投資人的信心是幣圈從業者的必備技能。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教育,輿論上對發幣炒幣產生了牴觸情緒,那麼能不能不發幣只談技術,從商業角度為區塊鏈正名,打造無幣區塊鏈系統呢?

無幣區塊鏈:只談技術,不發幣

首先,區塊鏈系統中為什麼要有激勵性的Token獎勵代幣,相信各位雷叔說幣的讀者已經瞭然於心了。在這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統中,沒有交易記錄中心的存在,所以在傳統的區塊鏈網絡中任何人都不需要相信任何人。但在這個無交易記錄中心的情況下,必須有人來記賬以保證交易正常進行。這個方式就是通過挖礦(PoW),誰挖出來了,誰負責記賬。但是挖礦需要消耗資源(算力與電力),因此挖出來的人還要獲得一點激勵(Token)。如果他亂記賬的話,網絡中的大多數其他人是不信服的,他就得不到激勵,也就浪費了算力與電力,這樣保證他必須準確記賬。

無幣區塊鏈:只談技術,不發幣

區塊鏈項目的基礎是用戶數量和其所貢獻的算力,如果沒有獎勵機制,用戶從中得不到獎勵就不會白白做貢獻,項目方將很難保證項目正常運行。所以想建立無幣區塊鏈系統,項目方一定要自帶資源入場,不要指望民間捐助為項目提供長期驅動。

無幣區塊鏈話題的初衷也是避免與利益掛鉤,改變談鏈必聊幣的情況,徹底避免割韭菜的可能性。所以能夠自帶資源入場,願意擁抱區塊鏈且切實能夠提升業務效率的對象就變成了,政府監管下的各種機構與古典互聯網的巨頭們。在現有政策下,他們絕不會發幣,而且在多個場合公開宣講區塊鏈技術,依託其背後的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區塊鏈產生正向意義,從而影響市場輿論。

在這種情況下,打造無幣區塊鏈項目技術上並不難,金融機構、存證機構、審查機構、執法機構均可在項目中獲益,而且僅有超級節點才可以寫入數據,其他參與節點只有查閱的權利,負責數據安全性的第三方更是無需查閱權利,僅保證數據完整性即可。

在這種環境下,因為所有記錄都已經被多個節點確認,所以不用擔心紙質文檔不慎損失,賄賂問題導致的數據篡改,關鍵數據溯源困難等難題。不僅提高了企業的公信力,還提升了不同部門間協作的效率。而且,這些數據還將節省企業的金融與仲裁成本,因為數據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性,省去了自證環節。

無幣區塊鏈:只談技術,不發幣

而且從政策信息來看,各國政府對區塊鏈技術均很重視,尤其是我國政府不想錯過這次機遇。但是對於幣的監管暫時還拿不出一步到位的好辦法,所以可以先從無幣區塊鏈試水,以共同利益為驅動,在不同利益體之間建立類似於“聯盟鏈”的區塊鏈系統。

無幣區塊鏈:只談技術,不發幣

所以,無幣區塊鏈將是傳統企業與古典互聯網公司在現有政策下擁抱新技術的契機,市場格局偏向上層建築,與鏈圈有所交集,跟韭菜、散戶關係不大,所以各位雷叔說幣讀者可以靜觀其變,看大佬們上鍊以後會對市場甚至幣價有何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