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現如今,食品安全問題越發嚴重,農藥超標、使用激素、轉基因食品讓大家不寒而慄。除此之外,酒水領域更是造假的重災區,假酒問題始終是籠罩在消費者頭上的一團烏雲。於是很多人開始琢磨,既然買的酒不靠譜,那何不自己釀呢?

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在我小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釀一罈葡萄酒,味道甜美,是十分受歡迎的飲品。直到一天新聞報道,有人因為喝自釀葡萄酒進了醫院。於是大家紛紛質疑:我們也喝了這麼多年了,怎麼沒出現問題?但是質疑歸質疑,從那以後很多人便不再釀葡萄酒了。

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多年以後,我踏入紅酒行業,也瞭解了一些工業上釀造葡萄酒的方法流程。回過頭反觀自釀葡萄酒,說它存在安全隱患不假,畢竟沒有哪種食品是絕對安全的。但如果因為個別中毒報道,就認為它是百分百有害的,我覺得還談不上。

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家庭自釀葡萄酒過程中有兩點要特別注意,其一:葡萄千萬別洗。其二,溫度要控制好,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否則很容易出問題,後果很嚴重!

先來說說釀酒之前,葡萄為什麼不能洗。大家都知道,發酵靠的是酵母菌。而我們釀葡萄酒的過程中並未添加酵母,那酵母是從哪兒來的呢?葡萄生長過程中,會有天然酵母附著在葡萄皮上,這就是我們自釀葡萄酒的酵母來源。

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酵母菌

吃葡萄時,都會先將葡萄掰下來,洗乾淨再吃。同理,在釀葡萄酒時,很多人覺得髒,於是先把葡萄洗乾淨了再釀。就是這麼一洗,把酵母菌也洗掉了。沒有酵母菌,那罈子裡的葡萄就無法發酵,放幾天就腐爛掉了。

其二,釀葡萄酒時溫度控制很重要。酒莊釀葡萄酒所用的發酵罐,都是帶有溫度控制設備的。因為酵母菌對溫度要求比較苛刻,溫度低了它不幹活。溫度太高的話,還容易把它熱死。所以,葡萄酒的發酵溫度通常控制在20-32攝氏度之間。

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自釀葡萄酒通常是在夏天進行,在幾大火爐城市,氣溫40度以上是家常便飯,那如何控制溫度呢?要麼等天氣涼爽一些再釀,要麼就乾脆開空調。溫度太高,酵母菌失去活性,糖分就無法轉化為酒精。酒精濃度太低,細菌就會大量滋長。再加上自釀葡萄酒添加的糖分,對細菌來說更是美味。高溫環境釀出的葡萄酒,基本上都會細菌超標。

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細菌超標只是一方面。在果膠酶的作用下,葡萄皮上的膠質會分解出甲醇,而高溫能加速甲醇的釋放。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大多是因為溫度沒控制好。甲醇的危害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輕則頭暈眼花進醫院,重則雙目失明危及生命!

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我發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鼓勵大家自己動手釀葡萄酒。只是想說,在方法得當的情況下,自釀葡萄酒並沒有危害,沒必要將其妖魔化。

當然,釀葡萄酒並不像做菜那樣,網上看看攻略就可以自己動手做了。其中涉及複雜的化學、微生物學知識。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還是不要拿自己當試驗品了。畢竟現在200多塊錢就能買到比較好的進口葡萄酒,以正常人的酒量,一年也喝不了幾瓶!

自釀葡萄酒千萬別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自釀葡萄酒其實算不上是一種健康的飲品。所選用的葡萄是作為水果的鮮食葡萄酒,並不是專門的釀酒葡萄。由於加了糖的緣故,自釀葡萄酒的酒精度能達到17度,比市場上的葡萄酒還高。糖和酒精本身就不是健康的東西,從養生的角度來說,與其大費周章的去釀葡萄酒,還不如直接拿葡萄來榨汁喝。

本號定期更新一些貼近生活的紅酒知識。喜歡紅酒的朋友歡迎互相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