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云门山街道2018年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

2018年以来,青州市云门山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服务民生和加快发展为根本遵循,稳扎稳打、全力推进,走出了一条饱含为民情怀的棚改新路径,描绘出了一幅加快打造“城市南部次中心”的现实图景。

以人为本 用初心换民心

“城中村”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了城市更新迭代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街巷狭窄、房屋破败、公共设施配套落后等等,都让群众感受到了不便。住上好房子,是群众的共同期盼,如何把好事办好,考验的是干部的智慧和境界。

“按照给自己老人盖房子的标准建设安置房”,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郑重承诺,字字千钧。在棚改工作启动之初,云门山片区指挥部就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前边,多次会同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深入细致研究政策实施细则,并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在安置位置、房屋品质等方面为群众争取到了最大优惠,让利于民的政策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衷心支持。

西邢、涝洼两个村不到4天时间100%签完协议,西牟村216户提前一晚通宵排队签协议,东邢村半天时间签约178户,平均每1分钟完成1户……这一系列数字刷新了云门山街道棚改工作速度的同时,也让以人为本的棚改路径得到了实践的检阅。

走群众路线 创新破解难题

“沿将军山路的这4个村庄,有民宅,有沿街房,还有企业,并且村庄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比较复杂,但是指挥部稳扎稳打,帮助群众抓住了好机遇,群众认可了棚改的好政策。”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田玉忠说,去年3月份工作组驻村后,很快了解到多数群众的改造意愿强烈,有的甚至早在周边小区租下房子,等待拆迁改造,但是也有很多群众犹豫、观望心态严重。根据这种情况,指挥部决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先后到潍坊市坊子区、高新区以及我市经济开发区、圣水花园等棚改现场、安置区进行参观考察,并且召集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了支持改造的信心和决心,真正认可了“早改早舒心,早签早主动”。

组织引导党员、村民代表和有威望的老乡贤、老干部,成立“自改委”,从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入户宣传政策,到解答群众疑问、帮助群众租房搬家,全过程参与棚户区改造,实现了群众自主改造、自愿搬迁。涝洼村70多岁的贾振山,提前半月把房屋腾空并且无偿提供给工作组办公使用;西牟村还未签订协议,房屋腾空比例已达70%……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棚改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务实担当 过硬作风护航民生

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大事,改造过程中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诉求,且情况五花八门、纷繁复杂,这就对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棚改启动伊始,云门山片区指挥部多次组织参与棚改的干部开展学习培训,使所有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将棚改政策、程序、补偿标准等吃深吃透,并始终坚守政策底线不动摇,既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又坚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搬迁改造推进过程中,坚持每天梳理各类共性、个性问题及遇到的偶发、突发情况,通过逐一研究、总结分析,保证执行最佳解决方案。

清晨6点,入户开展工作;中午12点,继续入户开展工作;下午4点,开会研究每日情况;晚上7点,入户开展工作……这是一个普通棚改工作组人员的日常“活动轨迹”。自投身此项工作以来,这种“颠倒黑白”的“一线工作法”已经是工作组每个成员的常态。面对棚改这场攻坚战,工作组与工作组之间,村与村之间,大家比着干、抢着干,看谁办法多、看谁推进得快、看谁工作扎实,干部作风在棚改现场一次次得到锤炼。

初心不忘,才能给人民交上满意答卷。从将军山路上向北眺望,千亩土地已经清理完毕,蕴含着广大群众安居梦的高品质安置楼房即将拔地而起,青州城市南部这片热土正在借助棚改这股东风实现着美丽蜕变。(通讯员 马元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