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感: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而活?

東坡先生這首《定風波》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其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年,與朋友春日出遊時所作: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感: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而活?

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忘記什麼名字了,裡面一個高中畢業班的班主任,正在激勵同學:“……總而言之,你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相信很多家長也用這句話激勵過孩子,可我覺得這句話是一句非常腐朽的話,搞不好會把孩子引向一生攀比的不歸路。

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感: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而活?

我們中國人太在乎面子了,太喜歡比別人強了,太喜歡區分不同職業的高低貴賤了。可就是從來也不願好好想想,自己這輩子做的事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自己這寶貴一生的終極目的難道就是為了顯擺給別人看嗎?

俗語說:“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每個人都抱著跟別人攀比的心態,那大部分人處於失望焦慮心態就太正常了。

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感: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而活?

並不是說不要奮鬥,不要追求成功,而是說首先要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其次對於結果如何要淡定。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誰能成功就是一個概率問題。

比如說100家初創公司,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5年後能剩下10家就不錯了,這是總體市場決定的。

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感: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而活?

中國人重視孩子教育,有個口號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上好的中學,搶學區房,進了好的中學,又要想盡辦法進好的班。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孩子一定適合你給他鋪就的輝煌道路嗎?那條道路一定通向幸福的人生?你理解的幸福人生是孩子喜歡的嗎?

《范進中舉》我們都學過,可有多少人活著活著活成了范進,為了過上讓別人羨慕的人生,活成了自己內心鄙視的樣子。

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感: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而活?

我們並非沒有好的思想,比如東坡先生這首《定風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