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眼里的“泥” 是啥?能抠吗?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

肚脐眼里的“泥” 是什么?能抠吗?为什么闻着臭臭的?如何安全清理肚脐眼?

对于“肚脐眼”我们从小就感到好奇,和其他的地方不同,必须小心对待,可是常常一抠就抠出“泥”来,闻起来还臭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要不要清理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肚脐:

——人人都有的一个“疤痕”


肚脐眼里的“泥” 是啥?能抠吗?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


肚脐、脐,俗称肚脐眼,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直径约为1.0至2.0厘米,它通常是一个小凹陷或是一个小突出。从本质上来说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胎儿时期母亲通过脐带向胎儿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这条“营养之路”在娘胎里极其重要,而孩子出生后它就光荣“退休” 了,无法彻底“愈合”而留下这个特别的伤疤,然而它对内是封闭的,并不是一个洞,是平的, 并不“直通肠道”,也不和身体内脏有任何连接。

从中医上看,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肚脐是重要的穴位——神阙穴的所在,且此部分皮肤非常薄弱,它确实很特别,很脆弱。

肚脐眼里的“泥”到底是什么?

——1400种细菌的“饕餮狂欢”


肚脐眼里的“泥” 是啥?能抠吗?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


这个“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污垢,由于肚脐眼位于皮肤的低位,容易藏污纳垢,而我们的皮肤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多的表皮死亡脱落的表皮细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混合,聚集到这里,而这些污垢也成了细菌们的“好饲料”。

美国科学家通过一项研究发现,人类肚脐是一个细菌窝,里面寄生着大约1400种细菌。其中有80%的细菌身份已得到证实,它们来自40类常见的细菌种群,主要是无害的皮肤寄生细菌。另外,肚脐内的细菌数量,因清洗肚脐的频率而有差异。


肚脐眼里的“泥” 是啥?能抠吗?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


其实,不光是肚脐,只要是对外开放的通道,口腔、鼻孔、眼睛,甚至肛门都会有细菌。但有细菌不等于肮脏,也不等于有疾病,细菌会致病是需要条件的,医学上有个专业的名词叫“条件致病菌”。打个比方,原本在肠道里的细菌,因为某些原因,跑到了肺里,或者血液里,导致正常菌群中各种微生物的种类或者数量发生变化,细菌才会致病。”王教授说。

抠肚脐会“灌风”拉肚子?

——未必是肚脐的问题,可能是整个腹部着了凉


肚脐眼里的“泥” 是啥?能抠吗?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


肚脐是条死路,如果只是弄破表皮,并不会“灌风”,但是由于肚脐发炎的危险性,民间就流传出这样一种说法,用来管住小盆友们那贱贱的小手。

不过,确实有人觉得肚脐着凉会拉肚子,为啥?其实着凉拉肚子很正常,但未必是肚脐的问题,可能是整个腹部着了凉,怪到肚脐头上。

到底能不能抠? 像搓澡挖鼻涕那样用力?

——当然不可以 ,抠猛了引起脐炎


肚脐眼里的“泥” 是啥?能抠吗?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


“把肠子抠烂 ”显然是大人吓唬小朋友的话题,那到底该怎么伺候这个封闭的小洞洞才好呢?能用蛮力吗?像搓澡挖鼻涕那样用力,还能得到一种快感!

很遗憾的告诉你,不能!因为肚脐的皮肤偏薄,经常抠或者清洗容易引起皮肤破损而引起感染。

据统计,因抠肚脐眼引起脐炎而住院的成年人还真不少。

肚脐发炎:轻者表现为局部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脐部及周围皮肤发红或有肿胀;重者感染扩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脓肿,或向腹膜扩散引起腹膜炎。

所以抠肚脐眼一族注意了:要是出现肚脐红肿,脓性分泌物,还有局部疼痛的症状应该赶紧去医院进行处理了,再用手去抠,有可能抠出腹部感染了。

到底洗还是不洗?怎么洗?

——请对你的肚脐温柔一点


肚脐眼里的“泥” 是啥?能抠吗?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


“脐屎” 完全不需要刻意去掏,掏多了,或者清洗不当,反而容易掏坏了。因为抠肚脐会容易弄伤皮肤,有可能引起炎症。一旦恶化还可能化脓,细菌又可能侵入腹腔内重要的血管。至于用指甲去刮它就更要绝对避免了。通常来说,

一个月清洗一到两次就好

一定要对自己温柔些哦,并且在清洁干净后一定要用干棉签把残留的水分吸收掉,否则残留在肚脐眼里的分会成了细菌的培养基。


肚脐眼里的“泥” 是啥?能抠吗?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


看完有没有恍然大悟啊?

原来是这么回事

以后每月也可以适当清理一下肚脐眼啦

但一定要温柔一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