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想和你談談什麼才最重要

2019,我想和你談談什麼才最重要

2018年以及過去,年初定下的計劃,你完成了多少?如果你翻開筆記本,對照2016、2017、2018年三年的計劃,有多少未完成的目標是從2016年挪到了今年?你是否連續3年都有背單詞、寫小說、讀《毛選》、健身、理財、冥想、詩與遠方、辭職換工作的計劃?

可每到年底,除了辭職以外,你只去了幾個國內的景點,勉強算作詩與遠方。其他所有計劃就和到期的貨幣基金一樣,自動轉入下一年。你對此已經麻木,甚至都忘了細節,只好硬撐著勇氣告訴自己:今年,不能再拖了,我一定要實現。

你一定聽過一個道理:如果每天進步千分之一,一年之後,你就進步了44%;兩年之後,你就進步了1倍還多;三年之後,你就提高了2倍;四年之後,你已經是原來的4.3倍;五年之後,你是原來的6.2倍;十年之後的你,強大了38倍還多。 如果堅持20年,你跟現在相比強大了1480倍!25年之後,你進步了9000多倍!

多麼的勵志,你不就是因為這個道理才努力工作麼?請想一想和5年前的自己比,你真的進步了6.2倍麼?和 10年前比呢?你有想過5年後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麼?10年後想比現在優秀多少呢?

現實很殘酷,我近3年做了500多個職業諮詢案例,大部分人畢業5、6年後,成長就停滯了。如果一個人開始工作的前5年是他此生進步最快的階段,這將是一個多麼大的悲哀啊!現如今已經沒有父輩一生只幹一個行業,只在一個公司工作的社會條件。大部分人一輩子至少要幹兩三個行業,跳槽五六家公司,甚至更多。請問,你真的打算用前5年學到的那一點點皮毛一直混到退休麼?

還有些諮詢者,工作幾年後,職業焦慮感非常嚴重,報了寫作、演講、理財、PPT、項目管理、英語口語等等一大堆課程,線上、線下都有。同時還要兼顧長跑、游泳、插畫等興趣愛好,看起來簡直有參加十項全能的架勢。

你以為你這樣學習就進步了?離財富自由更近了?殊不知你只是在給工作補課。你一定知道做好一個工作,內心修養、行業格局、專業知識、通用技能都很重要,為什麼補的課盡是早就該掌握的通用技能?更可悲的是,這種瘋狂的、集中的、填鴨式補課副作用比速效藥大多了。如果知識能這麼學,那人人都能成為大師,全部速成。

從你開始工作,溝通、寫作、演講、專業技術、PPT、項目管理,甚至英語都是必備的能力,補課帶來的進步最多是補差,那是趕上行業的從業合格水平,你應該感到羞恥,而不是驕傲。我聽過很多諮詢者的抱怨,說大部分的技能課都是水課,就算極少數的乾貨課,聽的時候振奮人心,可一旦回到工作,完全用不上。

請你想象一下,前人帶步兵打游擊戰的感悟,你怎麼用在貴司空軍的信息戰中?照現在各行業的發展速度,武器可以一年升級N次。就像你們公司是做金融客戶群的,你學的寫作課是一個網絡小說高手教的,能有用麼?你一定會問,難道不通用麼?請你自己想一想,你連語言韻律、文字表達結構、思維方式等等這些基本功都沒有,你覺得把其他軍種的作戰方法舉一反三這種高級技巧你能掌握麼?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這才是完整版,我們被多少人騙了?

不用拿春秋戰國時代和今天比較,就算和30年前比較,社會結構、文化結構、教育體制、醫療技術、科技水平、商業模式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如果和10年前相比,今天出現的很多成熟的服務例如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社區經濟、微商、人工智能,那時還在實驗室裡趴著。人要跟得上時代,要每天進步千分之一,要適應個性化、全球化的時代,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不斷反思,悟出自己發展道路。然後紮下去,埋頭幹出成績來。別糾結課程,能力是幹出來的,是悟出來的,請用結果說話,用業績證明。

你知道為什麼要多看生命、心理、人文、歷史、哲學的經典名著麼?因為幾千年來,生命的規律、人性的善惡、何為理性、何為感性、思維方式(認識論)、價值體系、真善美、大腦、語言的藝術、愛與被愛、意識與潛意識、領導與服從等等這些內容沒有本質的變化,它們才是大智慧、大視野、大格局和底層思維認知能力的前提。沒有這些內容做支撐,一個不笨的人最多5至10年,一定會在工作中遇到瓶頸。大部分的工作技巧都是基於各種思維框架的方法論和提高效率的工具,玩命工作、拼命總結和反思的人往往3年就掌握了。如果沒有更高的視野和格局,沒有內觀經驗,沒有處理複雜變化的思維認知,沒有跨越大尺度時間的歷史智慧,你的進步一定停滯了。很可能,你連方法論都是一知半解,還沒有到達瓶頸就停止進步了。於是乎,你不斷追逐別人感悟的,而你根本用不上的技能,唯一的好處就是緩解焦慮,讓你看起來在進步。

2019年,別在把目標、計劃貪心的放在速成上。抱著感恩之心,把現在工作中一切關於“術”的層面慢慢打磨透,給自己3-5年時間,日日反思、週週小結、月月總結,為團隊做出最好的績效。剩下的時間多讀一些提高認知、格局、視野、智慧的好書,為未來突破瓶頸,實現跨越式成長做好準備。

人生是由每一件瑣碎的事和每一次細微的體驗、感覺組成的,幸福人生需要大智慧,而做好細節需要自己不斷的實踐和反思。幹出來的成績才是屬於你的,悟出來的知識才是長在你大腦裡,誰也搶不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