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強大”的清朝海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19世紀40年代,清朝和英國爆發鴉片戰爭,從此中國進入近代歷史時期,這一段時間裡,德國和英國的工業、科技均屬於世界領先地位,清朝統治者為挽救統治,掀起大規模洋務運動,從西方國家引進先進設備,組建新式軍隊、擴充大清水師迫在眉睫。清朝北洋水師主力艦隊,幾乎所有戰列艦都來自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和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廠。

甲午海戰中“強大”的清朝海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大清北洋水師經過改革和更換設備,一躍成為亞洲排名第一的海軍,在世界上位列第六位,按理說這樣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守衛國家的主權,但事實卻並非如此,19世紀90年代,中日甲午海戰爆發,最終戰果卻是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亞洲第一水師竟然不堪一擊嗎?甲午海戰大清國戰敗,除了清朝統治腐敗以外,德國密檔還揭示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19世紀末期,西方國家已經完成工業革命,世界海軍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古代人力帆船全部改為蒸汽動力戰船,船體材料由木製變為鋼製,甲午海戰對中日雙方意義很大,北洋水師主力戰艦為定遠艦、鎮遠艦,都是但是德國海軍最先進的鐵甲艦,除此之外,德國還賣給大清一艘“濟遠”號巡洋艦,清朝政府東拼西湊,竟然成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

甲午海戰中“強大”的清朝海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實際上大清水師只不過是表面實力強大,和日本海軍相比差距不小,首先日本主力戰艦購買有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而且還有其他各種先進鐵甲艦,主炮口徑超越大清水師,總體實力而言,大清水師除了定遠艦和鎮遠艦以外,其他的軍艦都落後於日本海軍,所謂的“亞洲第一海軍”在甲午之戰時,有一點名不副實。

甲午海戰中“強大”的清朝海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除此以外,北洋水師彈藥儲備很少,據德國檔案記載,大清經遠艦主炮彈藥僅有五十發,清政府為了節約成本,希望炮彈國產化,因此只購買少量派炮彈。戰爭爆發以後,卻出現很多炮彈打不響的情況,最終全軍覆沒。

甲午海戰中“強大”的清朝海軍為何會一敗塗地?

從德國密檔揭示的甲午海戰可以看出,大清水師實際力量落後於日本海軍,所謂的“亞洲第一”完全屬於虛名,而且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導致戰術指揮受限,最終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自從甲午海戰以後,中國海軍力量長期處於真空期,直至新中國成立,才逐漸實現重振海軍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