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催促越磨蹭,孩子的拖延真的无药可救?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

有人说,养育孩子就像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耐心陪着蜗牛一起散步。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回来的路上遇到这样一幕:

一个妈妈几近咆哮地对身后的孩子说:“你看看都几点了!迟到了吧。我已经提前半个小时叫你起床了,谁让你那么磨蹭……”

后面紧跟的是个三四岁左右的孩子,他几乎小跑才能一路跟上。被妈妈埋怨的他,低着头一言不发。

“穿衣服磨蹭半天,吃饭又磨蹭……”那位妈妈的牢骚发了一路,我走过拐角都还能听到她的碎碎念。

几乎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日常要上演的一幕都是“催催催”。催起床、催穿衣、催吃饭、催上学、催写作业……

这期间,孩子无助,父母则深感挫败。

越催促越磨蹭,孩子的拖延真的无药可救?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

01、一只蜗牛的烦恼

令很多父母头疼的是,不管如何催促,孩子始终闲庭信步,该怎么磨蹭还是怎么磨蹭。叫他起床,他非要赖床赖到最后一刻;让他写作业,他就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始终进入不了状态。

于是,实在无法忍受他们慢性子的父母,就忍不住拿起勺子给他们喂饭、给他们穿衣服、盯着他们做作业,另外,再附加上吼叫和埋怨。

在一档亲子类节目中,有这样一幕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妈妈焦急地催促孩子:“你怎么还没收拾好?”“快一点!把这些都扔了。”“还有那边的,都要收拾好!”

孩子显然懵了,不知道该做什么。看到孩子楞在原地,妈妈更是怒火中烧,认为孩子不听话,故意磨蹭。

真相呢?当主持人询问孩子的时候,孩子委屈地说,他不知道妈妈到底要他做什么,他其实很想妈妈能帮他一起收拾。

所以,在你眼中磨蹭的孩子,或许只是因为他们不太明白该做什么,又或者是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并不是故意磨蹭。只不过那个节奏比起成人来说稍微慢了一些。

就像他们的小手可能还不太会扣拉链、系鞋带;他们的脚丫子小,走路比较慢;他们咀嚼的速度太慢,吃饭的速度无法和大人相比;他们的小脑袋瓜接受到指令后会有些迷惑,不知道该怎么做,从哪里开始。

研究发现,孩子大脑因为发育还不完全,所以记忆力和理解力都还有待提升。所以,他们慢不是因为磨蹭,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

越催促越磨蹭,孩子的拖延真的无药可救?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

02、为焦虑而生的催促

爱催促的父母,大多是焦虑的。他们担心会迟到、焦虑孩子为什么连一件小事情都做不好、担心孩子磨蹭的性子会输在起跑线等等。

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有的焦虑都是从自身考虑的,完全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节奏。那么,当父母放慢节奏的时候,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一位网友就提到,自己的女儿十分磨蹭。比如:早上快迟到了,她还在不紧不慢地穿衣或吃饭;让她去写作业,她能先在厕所待上10分钟,然后才慢吞吞地去开写。不管她怎么催,女儿都有理,还顶嘴说小孩子动作就是慢。

有一次,她实在是催得烦了,就想试试如果不催促的话,孩子到底能有多慢。

结果,第二天的结果让人讶异。女儿起床只是比平时晚了10分钟,出门比平时晚了5分钟,睡觉比平时晚了12分钟。

只是二十多分钟而已,为什么会给自己造成这么大的困扰呢?与其催催催,让自己和孩子都受气,还不如把这时间还给孩子,让她感受到自由,而自己也不用再火急火燎、怒火中烧。

美国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就曾指出,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安排的,而且会养成习惯。但是在父母的催促和抱怨之下,他们根本就不想说,反而会表现出故意磨蹭拖沓的一面来。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行动表示自己对父母催促的不满。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觉得孩子丢三落四,根本没有时间观念。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故意磨蹭,而是父母干扰了他们的轨道,从而引发了他们的不满。

磨蹭不是病,催促才要命。

越催促越磨蹭,孩子的拖延真的无药可救?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

03、孩子,你慢慢来

当然,不可否认有一些孩子的磨蹭是家人惯出来的。这就需要父母分清哪些是有原则要坚持的,哪些不那么要紧,可以尊重孩子节奏或者是折中的。

对于一些原则性的事情,比如: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睡觉、作业要及时完成之类的,就一定要将之培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通过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流逝、或者是让他们承担因为磨蹭所带来的自然后果等来进行。

而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事情,父母可以告诉他们,磨蹭的时间越长,他们能玩的时间就越少。一次两次,或许他们的感受不太深,但只要多尝试几次,他们就能渐渐了解到时间的有限性了。

该放手时就放手,多鼓励、少催促,在孩子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打断,这些都有利于改善孩子的磨蹭症状。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描述到: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有时候,父母只要放慢脚步,追随孩子,就能收获他们成长蜕变的惊喜

----------

(菈妈:热爱文字与生活,专注亲子教育和情感的二宝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