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不是政治的结果。发动战争,历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孙子曾经说过,军事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多么慎重的对待都不为过。而后勤是军事行动的物质基础,对战局战况的进展影响极为重要。刘邦在夺得天下后,首封第一功臣就是掌握后勤供应的萧何,而我军在革命时期也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基地建设。现代新军事变革后,尽管长程打击能力越来越强,各种“非线性”、“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了军事新形态,但美军也始终将后勤补给放在重要位置。

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2500多年前,孙子曾经说过,军队没有装备、粮食、物资储备必然失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说的实际是军事行动必须信守的条件:军队离不开后勤。而后勤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钱粮。每次大型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而长期的军事行动甚至会让一个国家陷入贫困。马云在美国曾经聊过美国发展这些年为什么慢了,因为从海湾战争开始,美国投入了五万亿美元,而取得的战果与投入远远无法匹配。但战争的来临,有时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清代左宗棠经历的那些战争,它关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年打仗时,由于清政府已经油尽灯枯,无法给予有效补给,左宗棠只好自筹军费,而左氏筹款的方式就是向国外银行借钱,并且还专找利息高的银行贷款。为什么左宗棠总是找那些利息高的银行进行贷款呢?

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我们分析原因,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资金到位快。所谓兵贵神速,战机稍逊即逝,所以在统筹军事行动时,就必须早安排早筹谋。而每次大型军事行动,动辄需要借款数百万两白银,要保障后勤物资的完整到位,就不能计较利息的多寡,需要快速得到资金,投入物资筹备,然后迅速转化为军事实力。而众所周知,银行实际是最为保守的机构,它们最怕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儿,所以会精算投资回报率,必然会要求更高的利润,当然就使得借款利息非常高。其次,获得列强的支持。左宗棠领兵的时代,国内战争已经不再局限于清朝自己说了算,西方列强多方势力触角伸得很长,特别是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已经能够影响战局。而左氏借西方人的钱,购买西方人提供的军需,一方面可以获得政治支持,一方面当时西方人的武器装备确实好过国产的武器装备。

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第三,通过施加外力改善内部环境。当时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对国内的实际情况了解很多,也是“冷眼向洋看世界”一派的人物。左宗棠研习的是“经世致用”之学,历来就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作风,所以他对于变革国内现状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这也正是左宗棠提倡举办洋务的现实基础。所以利用巨大的外债来推动国内变革,大概也是在左氏开展军事行动的同时,作出的一项政治选择。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第四,为以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众所周知,为左宗棠军事行动筹备军需辎重的,并不总是西方列强,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人,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凭借着雄厚的财力,胡雪岩多次帮助左宗棠解决了后顾之忧,给作战的军队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军需粮饷。因为与左宗棠关系匪浅,胡甚至被赏赐了正一品封典。而在向外国银行借款时,通过胡雪岩作为中介,既可以让胡获得一定的金融收益,是不是也能够让胡向西方人学习,建设自己的金融体系呢?可惜的是,因为左宗棠跟李鸿章的政争,左胡二人都倒了台,我们无法看到最后的结果,但看看为李鸿章作相同服务的盛宣怀,能够做到实业之父,事业涉及到钢铁、银行、电报和教育等诸多领域,想来如果胡雪岩发展顺利的话也会如此吧。

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历史不能妄测,我们只能看到实际发生事情的一个位面。但仔细想想,大约也能够想到当事人的苦心,希望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做出不合常理的举动,这大约是古人要记录历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必须体验的事情吧。

清政府没钱打仗,左宗棠去外国银行贷款,为啥专找利息高的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