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与“猪”同音,明朝人把猪叫什么?古人太有智慧了

小伙伴们都知道,在古代,皇家的名讳不可侵犯,于是就有了避讳一说。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意思是谓帝制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王为了彰显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来替代。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帝王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朱”与“猪”同音,明朝人把猪叫什么?古人太有智慧了。

“朱”与“猪”同音,明朝人把猪叫什么?古人太有智慧了

“国讳”最主要回避帝王的名字,如果遇到一般采用下面几种情形:用同义字或者近义字来替代;用同音字来代替;留空白;删字等等。举几个例子,避宋太祖赵匡胤讳,“匡”字少最下面一横;避汉高祖刘邦的讳,“邦”字改为了“国”。在明朝,开元县都为了避讳朱元璋的元子而改名,更何况这种被人们豢养的牲畜呢?所以猪改名是已经改不掉的事实了。

“朱”与“猪”同音,明朝人把猪叫什么?古人太有智慧了

朱元璋曾经还想用猪蹄套路沈万三,所以可以看到朱元璋对猪并不忌讳,还算潇洒,不会直呼名字,毕竟朱元璋的狠辣大家还是很怕的。可惜的是猪肉是渊源流传下来的用于祭祀用的,就算我们忍着喜好不吃,可惜不可以随便的篡改族制的。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子,不在称呼猪为猪了,称为豚或者是彘。有位诗人写的这样的诗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又或者是“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朱”与“猪”同音,明朝人把猪叫什么?古人太有智慧了

所以说古人真的是太智慧了,当然在民间长大的朱元璋没有怎们太在意这件事的,因为在一次朱元璋在春节的时候民间走动发现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但是有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好奇就去问了。朱元璋对此事并不在意,但是他的后人朱厚照,在坐上皇帝以后确实相当忌讳,他曾下令禁止全国范围内杀猪,这下可坑苦了杀猪这个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