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走出“放羊式教育”的误区

近一个时期,从13岁学生弑母,到三十多岁壮年男子暴打年近花甲曾经教过他的老师等一连串关于学生教育的事件,引发社会普遍的关注,把教师及家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也把中国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讨伐之声铺满荧屏,责骂之声不绝于耳,而讨伐责骂岂能就解决问题,人们应在痛定思痛之后,寻找造成上述类似事件的根源何在?让忍辱负重的老师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大胆而轻松执教,给迷茫中的家长开一剂教育孩子的良方,让他们对孩子未来充满希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今天我先从家长如何走出“放羊式教育”的误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家长如何走出“放羊式教育”的误区

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大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孩子能跟在自己身边,但迫于养家糊口忙于工作,很少把精力放在孩子教育的身上,致使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教育年龄段三至六岁,待到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等想法教育挽回时已难了,因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已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已让人担忧。一些没接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其教育孩子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这些家长往往没有稳定的工作,或者东奔西走忙于生意,或者混迹于打工的大军之中,孩子或者交给其父母托管,或者交与亲其托管,或者成为寄宿生由学校托管。想到孩子教育的家长,常常能给老师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子女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等,而想不到孩子教育的家长很少会主动给老师打个电话,常常是老师先给其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什么的。以上两类家长的教育属于“放羊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成长起来的个别学生,特别是后者,常会养成孤僻的性格,具体表现为平时沉默寡言,有时受了什么委屈,也不告知老师或者父母或者亲戚等,因为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与父母经常性的交流。这些孤僻性格的孩子,内心备受压抑的痛苦,又无法宣泄,时间久了,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疾病,时不时会有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言行,如说些悲观厌世的话,甚至轻生的话,做一些非理性的事(吸烟、喝酒)等。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理解父母的孩子是父母的幸福,不能理解父母的孩子常常在心里怨恨父母。当孩子在学校惹事生非时,家长也很担心孩子的成长,但一来二去的多了,也就麻木了,常用个别人常说的一句话安慰自己“树大自然直”,这是一种教育的谬论,这种教育谬论不知毁了多少孩子。试想,树大了,树的枝丫也就粗壮了,要去掉粗壮的枝丫,树会留下疤痕的,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呀!我很赞同有些家长的说法“孩子是小树,该修理就得修理”,这个比喻恰当地告诉我们孩子幼时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家长怎样走出“放羊式教育”的误区呢?我认为:无论家长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无论家长在不在孩子身边(最好让在孩子生活在身边),要多关爱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时时在关爱着他(她),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交流。有时不能当面交流,可定时与孩子电话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孩子与老师、同学之间的相处的情况,了解孩子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如学校举行过什么活动,你班级表现怎样?你怎样做的?班里有没有发生让你不高兴的事?你有什么看法等),孩子做的好的应给以鼓励,做的不好的应给以指出。让孩子在交流中感受到亲人的关爱,让关爱的阳光弥漫孩子的心胸,让孩子在倾诉中宣泄心中的郁闷,让家长在倾听中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

家长如何走出“放羊式教育”的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