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觀念教你幫助孩子自立

放手的過程,其實就是創造選擇並承擔後果的機會。

美國知名教養專家曾要父母自問兩個問題:這事是否攸關生命或關乎道德?若答案肯定,那就該干涉;但若不是,那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大人的任務,是把必備的生活技能教給孩子,至於孩子做得如何,責任與後果就還給孩子。

4觀念教你幫助孩子自立

親子間的關愛與擔憂,是天性。在孩子逐漸從幼兒成長到學齡兒童的過程中,大人無法放手讓孩子自己做的原因不外乎:對孩子的能力缺乏信心、擔憂孩子受到傷害、怕孩子做不好受到評價而感到沒面子、甚至是難以面對“孩子不需要我”的失落等。

總是難以克服“孩子自己做”的盲點?以下四個觀念,或許能有效幫助你跨越障礙:

觀念1 鼓勵參與,多一點

掌握孩子的發展階段,順勢而為,是讓放手得以站在“借力使力”起點的重要關鍵。父母可事前與孩子進行分工討論,妥善分配工作內容與分量。如可從分內生活自理的事情開始,接著再鎖定孩子有興趣、且能力所及的家事,以免孩子因負擔太大或沒興趣,讓家事變成苦差事。

觀念2 具體與正向,多一點

語言具體步驟化,態度積極正向,可讓放手的過程更容易。

強調生活自理的蒙氏教育中,可見這種“拆解”的精神。培養自理能力,生活中處處是機會。不必花大錢買教具,只要掌握慢、具體拆解、關鍵處清楚示範的原則,當一步步看到孩子從不會到逐漸會的成長,父母就比較能累積對孩子能力的信任。

除步驟具體外,在鼓勵孩子的自立與獨立行為上,隨時保持正面鼓勵的態度很重要。

觀念3 幽默與裝懶,多一點

幫孩子多做一點,是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影響往後大肌肉小肌肉甚至大腦發展,這個罪可擔不起。更重要的是提醒父母不必與“完美主義”畫上等號,適性的“馬馬虎虎”才是生活最佳狀態。

類似這種“懶父母教出好小孩”觀點,可說是一種策略性的懶或裝傻,多留點機會讓孩子自己負責,你會發現孩子的潛力,其實超乎你的想像。

觀念4 適性適齡,標淮低一點

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年齡呈現正相關,在生活訓練時應該給予適齡的挑戰。與其要一個二至四歲的孩子幫忙洗碗拖地,不如先從排碗筷、拿報紙、擦桌子等簡單的練習做起。不妨事前幫孩子淮備合適的工具,例如小刷子、小塊抹布、兒童圍裙等,讓孩子做起家事來更順手。此外,事前大人可先示範一遍,教導步驟和要領。

只要確認孩子“非不會也,只是不為也”,那麼唯有激發孩子自己想改變或學習的動機,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