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全時

“得失”全時

倘若再撐過一年,成立於2010年的全時便利,便能夠以“十年”資歷,位列本土便利店品牌發展史中的重要一員。但一系列出售疑雲,加上蘇寧、物美、雀巢等被傳收購方先後否認,業界議論的焦點已經轉變為,“全時如何能在不斷貶值之時,儘快賣掉?”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此事的最新進展是,一位名為蔡學彥的神秘商人,才是站上收購全時談判桌的幕後買手。這位蔡學彥曾是銀鷺集團持股20%的個人股東,在雀巢100%控股銀鷺後套現離場,手握大筆資金,並在近年間佈局便利店業態。例如位於廈門的見福便利,也是蔡學彥持股3.2%的關聯企業。

業界有觀點稱,“這不排除是蔡學彥借多方收購,整合便利店業態集群的先行動作。從蔡學彥本人的投資及操盤經驗來看,他未必擅長親自運作便利店。為此,在蔡學彥參股的便利店企業中,或將有一家成為主導者。”

得失之間,全時無疑是一塊待價而沽的風險標的。一方面,它此前宣稱開進10座城市的門店資源及相應的供應鏈基礎,對那些急於開拓新市場,擴大整體規模的“買家”來說,具備一定吸引力。考慮到全時的體量及影響力,這筆交易的最終買單者,也必然會在便利店格局中排上名號。

另一方面,從全時被傳的買家之中,也透露出便利店市場攻城者的交替軌跡。所謂攻城,即是指尚未成為類似於美宜佳、羅森、7-eleven、全家這樣的頭部品牌,但卻想在短期內改變現有格局的資本型選手。《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蘇寧曾回應稱“我們部門沒有收到關於收購全時的消息。我們有蘇寧小店,這是蘇寧會一直重點做的項目。”物美也在否認收購全時後不久,接盤了因P2P暴雷而波及的鄰家便利。

對於全時而言,它走過了一條從專注門店運營、業態創新及拓展線上的實業階段,到重金投入鋪開規模,謀求溢價的資本運作之路。2016年與2018年是全時被傳出售的兩個節點,而上個節點以全時母公司復華集團宣稱投入20億元,提出“百城百萬”計劃收尾。

後一節點則在當下,2019年的全時,不論是自我翻盤,還是賣入他人之手,無疑在本土便利店發展變遷中落下重要一筆。


神秘商人入局

全時收購疑雲


2月13日左右,業界有消息稱全時的最終收購方浮出水面,即雀巢借道其控股公司銀鷺集團收購全時便利店在北京、天津、成都等門店。但雀巢隨即發表聲明回應稱,“公司控股的是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而山海藍圖與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聯,所以此事與雀巢公司沒有關係。”

將這三家公司關聯起來的核心人物,便是蔡學彥。蔡學彥此前是銀鷺集團副總裁,持股比例20%。在雀巢入股銀鷺集團,並於2018年增持至100%後,蔡學彥套現離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蔡學彥完成資本積累後,在投資領域涉獵不少。其中重要板塊之一是其位於法國的葡萄酒酒莊,旗下品牌名為“山圖”。而另一可見板塊則落子於零售商超,即分別位於北京、天津、成都三地的山海藍圖公司,實際受益人均為蔡學彥。

收到上述關聯影響,業界才將雀巢集團誤認為全時的幕後買手。《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目前可以查證的是,“成都OurHours全時便利”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主體已經變更為“成都山海藍圖超市管理有限公司”,而北京、天津、成都三地的山海藍圖公司均為新註冊成立公司,成立時間分別為2018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8日、2019年1月7日。從股權結構中可以獲知,蔡學彥和趙波蘭分別持股50%,兩人還共同擁有河北嘉山康圖便利店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蔡學彥參與談判並實現收購全時的可能性極高。“他們確實在談判,但我們不便參與透露,這都是有保密條款約束的。”一位涉及全時、山海藍圖及蔡學彥三方的便利店從業者表示。但另一位本土便利店品牌高管亦表示,“可能這屬於高手過招,我實在不明白蔡學彥為什麼會佈局便利店,還要碰全時。”

考慮到蔡學彥此前並沒有操盤便利店企業的公開信息存在,《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引入職業經理人團隊或通過某一成熟便利店品牌,藉助資本運作手段,組成便利店集群或為兩條可行之道。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從“內部動因”來看,參考蔡學彥的投資路徑中即可看出,福建見福便利是其持股3.2%的連鎖品牌,而後者恰恰於2019年宣佈進駐成都,尋找機會展開全國擴張。對於曾在銀鷺集團負責營銷的蔡學彥而言,若能推動見福便利與全時便利整合,無論在品牌影響力還是實際操作層面,都有利於其攻克新進市場。要知道,見福便利已經在成都拿下高校校園店資源,而全時也曾經通過收購成都本土便利店品牌GOGO便利,獲得成都的點位資源及供應鏈支持。

其次,見福便利還是蔡學彥持股便利店品牌中,唯一一家門店數超過1000家,具有鮮食工廠、烘焙廠及自有品牌開發等能力的連鎖便利店品牌。這意味著,它有可能幫助蔡學彥減少在操盤全時過程中遇到的實際運營問題,而蔡學彥及其背後資本的資金實力,也將成為見福便利+全時便利在成都等區域度過預虧期的有力支持。

從“外部可行性”來看,藉助一家便利店品牌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併購擴張的操作手法,實際上並不鮮見。例如鮮生活憑藉收購北京好鄰居“一戰成名”,而它也表示正在與山西唐久便利、廣東天福便利、湖南新佳宜便利店等多家便利店溝通戰略合作。結合鮮生活的流量來源、戰略合作伙伴以及背後資本,《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站在鮮生活背後,通過股權投資+技術賦能“鎖定”區域便利店品牌的的那個巨人就是阿里。

為此,就上述設想,《第三隻眼看零售》已向見福便利相關負責人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兩度被傳出售

全時“標的”如何


全時難賣嗎?

從其多次被傳出售,但一直沒有確切結果來看,確實難賣。即便是與其幾乎在同一階段出現資金鍊緊張等問題的鄰家便利,也在2018年10月正式將旗下160餘家門店交付給北京物美。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全時第一次被傳出售了。早在2016年,就有傳聞稱全時在尋求買家,但因價格問題最終擱置,也由此展開了與此前完全不同的規模化擴張路徑。

2016年前,全時曾經用4年時間在北京開出300多家門店,其中業態創新與線上佔比是其立足於北京便利店市場的兩大支柱,也就是說,全時在初級階段其實屬於穩步前進。《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全時起家共有三大賣點:

其一是核心團隊均來自沃爾瑪、7-eleven、星巴克、吉野家、國內等知名零售企業,因而在創立前四年獲得快速發展;

其二是重資產投入,將大部分門店開在寫字樓聚集區,並通過供應鏈投入做到一日三配,這當時只有7-eleven能做到。此外,據媒體報道,全時第一代門店需要100萬元投入,而2代門店則需要投入200萬元左右。例如一臺微波爐的價格在8000元以上,快餐設備已經將近80萬元;

其三則是業態組合,全時當時提出將便利店、快餐、咖啡等業態進行組合,一時間引來大量白領客群。例如它在米飯上借鑑日本企業經驗的同時,也在製作符合國人的標準化快餐,還從國外引進高端設備來彌補人工製作快餐的天然缺陷。

但這種高標準化投入實際上也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也在後來成為全時陷入困局的導火索。例如當時有全時高管表示,“對於大手筆投入、大規模開店帶來的資金壓力,我們並不擔心,母公司復華控股集團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為此,全時在2016年左右已經遇到增長受阻等困境。它曾在2015年提出,僅2015至2016年度,其線下門店的整體規模將突破1000家,5年內將開出1萬家店。但直至今日,全時門店最多時也僅有400多家。

“當時一直說全時要賣,但復華要價過高,全時也沒有獲得正向資金流,所以沒賣掉。”一位本土便利店高管向《第三隻眼看零售》回憶稱。復華轉而將增長路徑瞄向了擴大規模、炒高估值,並在2017年提出了“百城百萬”計劃,即進駐100個城市,開出一百萬門店。

如今受到復華集團資金鍊緊張等影響,全時當下危機來的要比2016年更加強烈。《第三隻眼看零售》在採訪多位便利店高管後認為,全時最大的賣點應在於其北京地區的300多家門店點位,以及當地的供應鏈基礎。但類似於成都、天津等地的區域市場,門店數量太小,不足以支撐起全國版圖。如果全時將其打包出售,實際上對於買家而言不排除屬於“負資產”。

換句話說,如果是類似於蘇寧這樣全國佈局的企業,或許能夠消化全時門店。但正如蘇寧在回應中所說,“蘇寧小店是其重點佈局。”而一些區域龍頭,即便想借助全時進駐北京市場,也難以在成都、天津多地展開跨區域擴張。這也是物美選擇鄰家而非全時的側面體現。

“全時的硬件基礎相對處於優勢地位,但缺少一位資金鍊充足,且能夠以傳統便利店精耕細作的操盤模式來運營它的背後主體。但考慮到全時背後風險,大多數區域便利店品牌,沒有能力,也沒有想法接盤。”一位區域零售高管表示。

“得失”便利店

創業型品牌受影響


從全時被傳出售後,陸續關聯的買家來看,資本並未停止關注便利店業態。一系列因背後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局的便利店案例,只是相對來說讓他們趨於謹慎。但對傳統便利店企業而言,要與資本博弈,依然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話題。

所謂“得失全時”,首先是全時當前狀況顯現,其次也是便利店業態的一個微觀寫照。

如果把全時的發展路徑劃分為兩個階段來看,那麼2015年前,屬於全時的“得”,這也是大部分便利店品牌遵循的發展模式,即通過扎穩後臺,業態創新以及門店運營獲取提升單店盈利能力,從而獲取正向資金流。

在此背景下,便利店企業大多呈現出區域化佈局,雖然缺少全國性連鎖品牌,但對於當地的創業型品牌來說,出線機會不少。例如當前不少門店數在200-500家左右的區域便利店,大多創立於這一階段。

但自2016年後,全時及部分冒進的便利店品牌,卻開始走向“失”的階段。它們在獲得資本輸血的同時,也受制於資本裹挾,不得不在短期內擴大規模,為下一輪估值提升賣點。《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例如長沙、福州、南昌、西安、呼和浩特等多個二三線城市中的區域頭部便利店品牌,都先後與多方資本接觸。

雖然受到2018年部分便利店企業崩盤影響,資本更趨冷靜,但資本實際上並未收手。一方面,這是因為不少便利店品牌也在資本推動下獲得健康增長,暴雷者屬於少數,只是因為地處北上廣等地,而受到廣泛關注。另一方面,資本入局便利店企業的方式更趨多樣化。例如此次蔡學彥被傳收購全時,就是一種借道專業化品牌,擔當“幕後老闆”的玩法。

也就是說,便利店正在進入頭部資源時代。那些跑通模式,引來資本助推的便利店企業,將會進一步加快品牌併購。而一些創業品牌,受制於資本關注度上移、商業模式未跑通等因素影響,將更易被淹沒。【完】

第三隻眼看零售遍訪零售企業

提供行業資訊、精品培訓、商務考察、品牌傳播、項目對接等全方位服務

第一時間掌握新鮮、獨家、原創的“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