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怎麼就成殺全家的殺人犯?抑鬱比你想的更復雜……


本文由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整合改寫。

原作 | Nassir Ghemi,M.P.H.公共衛生碩士,塔夫茨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講師,專門研究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疾病,同時也是月刊《精神病學信函》的編輯。出版物:《關於抑鬱症:藥物、診斷和當今世界的絕望》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原方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校對團隊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企鵝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在濟南的一個家庭發生了一場人間悲劇。

1月18日17時30分,濟南一居民小區一名30多歲男子從六樓跳下死亡,警方隨後在其家中發現兩名老人、一名30多歲女性、兩名兒童的屍體。

經公安機關查明:“1.18”案系柏某(35歲)所為,其在六樓家中將父母、妻子及兩個兒子殺害並放火焚燒案發現場後,跳樓自殺。

據調查,柏某生前曾頻繁瀏覽治療抑鬱症的網頁,同時在其單位辦公桌內發現多種治療精神類疾病的藥物,以及其記錄強烈悲觀厭世情緒和對家人未來生活擔憂的文字。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事發後,有些網民不無擔憂:

過去一直以為抑鬱症比較嚴重的會自殺,沒想到竟然還會殺人……

那麼,抑鬱症患者是否可能會傷害或殺人呢?

“抑鬱症”怎麼就成殺全家的殺人犯?抑鬱比你想的更復雜……

確實有這個可能。

1、“擴大性自殺”。一般是擔心自己死後家人受苦,常見於母親帶未成年子女自殺。

2、抑鬱並伴有其他的症狀。

一般來說,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等患者有很大可能會伴有抑鬱

比如,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躁狂發作階段,因為處於易激惹狀態,特別容易作出衝動行為,傷害自己和他人。

躁狂發作階段傷人或殺人的相關報道,也屢見報端。

躁狂常見表現

容易激惹

很容易因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強烈的情感反應。例如生氣、激動、憤怒、甚至大發雷霆,持續時間一般比較短暫。

強制性哭笑

在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突然出現不能控制的、沒有絲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對此既無任何內心體驗,也說不出為什麼要這樣哭和笑。

情感脆弱

常常因為一些細小或無關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傷或興奮激動,無法剋制。

病理性激情

是指突然發生的、非常強烈但又短暫的一種情感障礙。它與情感爆發的不同之處:其表現為衝動、傷人、毀物等具有很強的破壞性的行為。

該病症是目前所有精神疾病中,自殺率最高的,甚至高於抑鬱症,很可惜的是,多數自殺的患者其實並不是自己非要自殺,很多隻是因為躁狂引發的衝動或者好奇。

濟南男子已經離世,所以我們大概無法知曉其自殺前殺了全家的真正原因了。

但是這一悲劇如果能夠讓我們更加關注並重視那些更為複雜的抑鬱病症,是這一悲劇事件背後更具警示意義的所在。

在這些更復雜的心理疾病中,躁鬱症患者更為普遍,也更少獲得社會大眾重視。

另外,現代社會重視一個人的創造力,而躁鬱症患者的躁狂階段又是患者發揮其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客觀上也為家庭、職場、社會帶來了正向收益,更容易掩蓋其是身患疾病的事實。

如果這些人沒有得到及時醫治,或者沒有獲得比較準確的診斷,那不僅危及他們自身健康,也可能是重大社會安全隱患。

為此,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暨一杯咖啡心理英語編譯小組及時整合改寫了美國塔夫茨大學精神病學教授Nassir Ghemi撰寫的文章,他是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講師、專門研究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疾病,以幫助大眾更瞭解躁狂及其治療的最新思路。

“抑鬱症”怎麼就成殺全家的殺人犯?抑鬱比你想的更復雜……

1

我的一個病人說,抑鬱症的可怕之處在於你知道有個人會殺了你——而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當然,雖然自殺是複雜的,但嚴重的抑鬱症顯然只是自殺的一個主要方面。嚴重抑鬱的影響可能不足以導致自殺,可是它通常是自殺產生的必要條件

當自殺發生時,這種抑鬱常常映射出嚴峻的變化,典型的疾病例如躁狂抑鬱症(也稱為雙相情感障礙)。

“抑鬱症”怎麼就成殺全家的殺人犯?抑鬱比你想的更復雜……

但這裡還有另一個很少被討論到的關聯部分:

在創造性的工作中——像藝術家、作家、設計師和廚師——比起一般人群有更高的概率得躁鬱症。

很多研究中均得出了這個結論。

這是為什麼呢?

一部分原因是躁狂的症狀與創造性和生產力相關:

你是精力旺盛的、思維敏捷的、有著新奇的思維方式,也不需要太多的睡眠。

“抑鬱症”怎麼就成殺全家的殺人犯?抑鬱比你想的更復雜……

“抑鬱症”怎麼就成殺全家的殺人犯?抑鬱比你想的更復雜……

以上所有躁狂症的特點似乎是為生命中取得成功量身定做的,尤其是那些重視創造性的工作。很多人一直有這些躁狂症的症狀,就像是他們人格特質的一部分。

2

在比較輕微的等級上來說,這樣的狀態被稱為——

情感激越(hyperthymia)

這裡也會有一些缺點:高能量可能伴隨著一些持續性的焦慮(“神經能量”)或者是無法集中注意力,這些缺陷也導致了的附加的診斷如“焦慮泛化”,亦或是誤診如注意力缺陷障礙(ADD)。

雖然通常情況下,他們並沒有被提供或接受診斷,但是情感激越氣質的線索有快節奏、積極和多彩的生活,生活中伴隨著一定會殘留的有點反覆無常的情緒,例如:一次以上的離婚史、對孩子疏於照顧。不過,總而言之,權衡之下,至少對於他/她自己還有這個社會而言,積極的方面比消極的多。

幾乎沒有人一生中都保持著情感激越,並且沒有任何情緒轉化

如果你時時刻刻都是興奮的,那麼情緒變化的唯一方向就只有沮喪。

似乎擁有情感激越氣質的人比起普通(情感正常)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鬱發作的狀態中

它可能出現的並不頻繁,也可能不會在年輕時出現,但是在某些節點,往往是在中年或者更晚的時候,抑鬱發作開始出現。

“抑鬱症”怎麼就成殺全家的殺人犯?抑鬱比你想的更復雜……

當抑鬱來臨時,從情感激越基線墜落的曲線是陡峭的;並且抑鬱狀態通常持續數月甚至更長時間。在這幾個月中,看上去無路可逃

與之前幾十年的高能量的幸福相比,這樣的改變太淒涼了。

我的一個朋友,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忍受了多年的情感激越,在他69歲,第二次抑鬱發作時自殺了(第一次抑鬱發作是在他30歲的時候)。那幾個月的時光實在太漫長了。

3

如果沒有躁狂的話,五顏六色的包包、不斷的旅行、有創意的菜餚和冒險的生意都是不可能發生的。而這些收益的代價就是抑鬱症。

然而,他們很可能既沒有被診斷出患有躁鬱症,或者是如今被稱為雙相情感障礙的躁鬱症變體,尤其是當他們的躁狂症狀是輕微和持續的,就像情感激越一樣

即便他們的抑鬱發作被診斷出來,然後用所謂的抗抑鬱的標準方法進行治療,也有概率無法改善,更有可能會惡化,因為抗抑鬱藥物對雙相情感障礙的作用,治療無效已是最好的結果,甚至可能會促使躁狂狀態的惡化,從而導致自殺率的增加(在躁狂和抑鬱症狀合併的混合狀態下)

我不知道他們的個人病史,他們家庭也完全有權保密。但作為一個社會性和醫學性問題,我們既不應該為他們患雙相障礙而感到驚訝,也不該讓他們面對自殺的風險。

我們應珍惜他們作為社會成員給予我們的一切,但我們想把他們留在身邊,也許只是為了讓他們的創造力給予我們更多

出路在哪裡?

1、修正躁鬱症的診斷,包括超出主流DMS診斷標準的情感激越。

2、修正治療方法,包括不流行也很少使用的藥物,比如鋰,鋰是唯一被證明能預防自殺的藥物,而且確實非常有效(安慰劑對照試驗中完成的自殺率減少了90%)。

3、汙名化是問題的其中一半。我們需要承認如躁鬱症一樣的疾病是存在的,而且這些疾病需要被接納和治療。

4、忽視是問題的另一半。我們需要根據它們是什麼來命名它們,比如反覆抑鬱發作的情感激越,避免使用錯誤的標籤(比如“重度抑鬱症”);我們還需要使用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比如鋰而不是抗抑鬱藥物。

這樣,我們就可以讓他們過著不那麼痛苦的生活。


“抑鬱症”怎麼就成殺全家的殺人犯?抑鬱比你想的更復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