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教你最简单的看相术: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南怀瑾老师:教你最简单的看相术: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这个肉眼跟心是连带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经典,心与眼同论,在讲到心的道理时,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个开关,所以心与眼关系非常密切。道家的《阴符经》就说:“眼者心之机”,眼是心的开关,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关系;譬如孟子讲到观察人,特别要观察眼睛。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双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就我们人来讲,譬如这个墙壁,我们大家看都是白的,实际上每个人感受白的程度、白的形象,完全不同。因为有人是散光,有些是近视,有些是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散光,有些色盲,各种各样不同。所以一切众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因为每人的业力不同。

所以我们这个肉体及头脑思想健康与否,都因种性、业力不同而有差异。有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今天很热,有些人不大怕热,却怕冷!因为每个人身体不同,健康不同,都是因为业力不同。 所谓一切病由业而生,善有善业,恶有恶业,业由心造,是绝对唯心的道理。

南怀瑾老师:教你最简单的看相术: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金刚经说什么》

------------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但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孟子也喜欢看相,不过他没有挂牌,他是注意人家的眼神,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很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很傲慢;喜欢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至少他的心理上有问题。这是看相当中的眼神,是孟子看相的一科,也可说是看相当中的“眼科”吧!

《论语别裁》《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南怀瑾老师:教你最简单的看相术: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老子的讲法,为“长生久视之道”。要注意“久视”两个字,我们的眼睛是不能久视的,每个人的眼睛也许看了一两秒钟,就要眨两三次,不能久视。真修道的人,眼睛的神光不变不退,就可以久视,乃至可以透视,这时对于维持自己的生命,就有点可能了。

根据道家的思想学说,比老子更早的黄帝所著的《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又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姑且以自然科学的物理现象来解说,一个人的心近似发电厂,而要用电时,则必须有插座,而人的眼目则等于是插座。佛家的《楞严经》所说的明心见性,其中提到“见”,由眼睛的“见”,说到理性的“见”,“见”是个实际的东西。人到夜里疲倦想睡,眼睛就先闭上,先要眼睛入睡,脑筋才能入睡,如果眼睛不先入睡,脑筋就无法入睡。人死也是眼光先落地看不见,眼神先散,瞳孔放大在先。

所谓“长生久视之道”,从来道家的解释“久视”就是内视,等于佛家修行的观想,道家叫做“内照形躯”。所以“长生久视之道”就是精神永远明亮,就是见道。久了以后,因功力到了“深根固柢”,神光返照,内脏活动,甚至血液流动的情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时,就会知道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乃至知道毛病的程度,自己克服不了,大约什么时间可以结束,到时候就丢了这个身体走了。

南怀瑾老师:教你最简单的看相术: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因此就要知道,在工夫上如何达到“久视”才能长生,能够长生,才能到达“深根固柢”,这个生命就在自己手中控制了。至于说为人处世的“深根固柢”,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草率,不要任性,不要冲动,不妨慢半拍,慢一拍,必须要慎重。对一件事情,知道动因,就要考虑后果,就会“深根固柢”,以后才能“长生久视”,永远存在,永远看得见,才能长久。

《老子他说》

------------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在文字上,这段书非常明白,不必多作解释。

观察一个人,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八九不离十地了解他了,因为眼神非常清楚地反应了人的心理状态。大家都知道,傲慢的人和人谈话时,他的眼睛总是向上看;而眼睛老是往下看的人,往往是在打鬼主意。当小偷的人,走在路上,眼睛就斜向两边瞟,心中在想:什么东西可以偷?这是由眼神观人的几个简单原则,一般人大致都懂得。所以最能反映人的思想状态的就是眼神,想逃也逃不掉的。当然,详细地说也不容易,眼睛大,大到什么程度?小,又小到什么程度?眼神亮的,又亮到什么程度?有些人没有眼神,但是,没有眼神的也可能是第一等的好相,那叫做“神不外露”,他心中是喜是怒都看不出来。这样的人,更难捉摸。总之,眼神对于看一个人的性格、品德,非常重要。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如何,大体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出来。

南怀瑾老师:教你最简单的看相术: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道理。我国有一部道书《阴符经》,是道家一本很古老的经典。其中有两句话:“机在目,机在心”,人类精神思想的关键就在眼睛。当然总的开关、枢纽是在心。大自然的现象,阳气旺的时候就是晴天,日月光明普照大地;如果阴气重,则是阴雨,而日月都昏暗了。在人的身上,不论善念、恶念,只要他心里念头一动,虽然还没有采取行动,他的眼神中就显露出来了。如果是个大的好念头,他的眼神特别好,特别清明;如果心里有鬼主意、歪念头,那么他的眼神就呈现出黯浊闪烁的现象。

我常对年轻朋友们提到两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广益知识,增加人生经验;除此之外,我认为还要加上一句:“交万个友”。朋友交多了以后,对于一个人的思想、个性、品德、性向等,不必做心理测验,一望而知。眼神的确与心理、思想有极密切的关系,再配合看相的原则,就很清楚了。看相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只是人类一种生活的体验,根据此一长远累积的经验,对于一个人的过去,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都可以从形貌、举止、神态上看得清清楚楚。眼神的确有许多作用,这也就是所谓“机在目,机在心”。

《孟子与离娄》

俗语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要相了解对方,就要学会看眼睛,眼睛会透露出一个人内心的很多秘密。我们都知道眼睛是五官之一,而人的一身精神就全部集中的表现在眼睛上,一个人的眼睛在整个面部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位,我们透过眼睛可以观察出这个人是善、还是恶,是贤人、还是愚笨的人,还能知道这个人的人格是不是高尚又或者是卑劣,内心里有没有决断力,以及运气是好还是坏等。
南怀瑾老师:教你最简单的看相术: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眼睛要怎么看?

第一、先要看有没有“神”,眼睛如果没有“神”那么这个人很糟糕,什么都没有了,战斗力、决断力什么都没有了。可是,眼睛绝对不能露凶光,一露凶光那么你就要小心,要敢快跑。眼睛的学问非常大,眼睛是最老实的,是灵魂的窗子,它没有办法掩盖,这样才知道为什么人要修炼眼睛,眼睛不能有表情,一有表情就会透露很多秘密。

第二、眼睛除了看有没有“神”之外,还要看清不清,眼睛有清有浊,眼睛浊那你就不用看了,这个人一定是邪派的人。那眼睛“清”的人是不是正派的人?不一定,因为邪的人会隐藏在正派的人里面,所以眼睛“清”的人,你就要进一步再看是正派的人还是邪派的人。
南怀瑾老师:教你最简单的看相术: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那眼睛怎样才算好?

首先一对好的眼睛要黑白分明,意思是说眼珠子要黑,而眼白要白。再一个就是有神,即眼睛光亮像有光反射一样,而眼型才是最为次要的。只要眼睛黑白分明而有神,即代表其人决断力强、聪明能干、精力旺盛。相书云:“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眼睛一般来讲要长要深才是贵相,有一种眼睛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丹凤眼”,丹凤眼就符合深、长的特征,还有一个就是尾部稍微扬起。上面说过眼睛要黑白分明,如果瞳仁接近于黄色呢?相书上说:“眼睛黄润,长亭黄女之期”。意思是说这种人会长寿。还有就是“虎眼、龙睛”,都属于“贵眼”。什么是虎眼?就是眼睛又圆又大,视线视度比较广,眼神中藏着一种威力,有这种特征的就是虎眼。什么是龙睛?就是眼睛很圆,眼睛一张开,便会放出一种光彩,有这种特征的就是“龙睛”。与之相反的是,“羊视、狼顾”,都属于“劣眼”。什么是羊视?相书上说,羊眼又名“狗眼”,就是通常所讲的“四白眼”。什么是狼顾?就是狼眼,看人时常常会露出凶恶的眼色(眼露凶光),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要吃人的样子,这就是狼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