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李自成如果當年沒打到北京,崇禎皇帝就不會自殺,吳三桂也不會投清,大明江山就能繼續支撐——這一幕差一點就實現了,因為一個人。

四百多年前,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都很陌生的大明將領,孤守晉北的一座關隘,頑強抵抗了李自成大軍整整七天,讓李自成心生懼意,有了放棄打北京掉頭回西安的想法,中國歷史的走向只差一點就改變。

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圖:周遇吉塑像

這個人叫周遇吉,山西總兵,大明的一條忠勇好漢。

一、

周遇吉是東北人錦州衛人,少年時就有勇力,喜好射箭。成年後,他入了行伍,每次打仗都衝在第一個,積功升到了京營遊擊。”

京營的其他將佐,大多是有錢有勢的貴族子弟,看不起性格質樸的東北漢子周遇吉。周遇吉卻對他們說:“你們都是紈絝子弟,平時何不練練膽勇,不然日後怎麼能當大敵?”得到的,卻是一陣譏笑。

周遇吉的一生都在打仗,他打過後金,打過張獻忠和羅汝才,也打敗過李自成的一部,血戰數年,積戰功升至副將。崇禎十五年(1642年),周遇吉當上了山西總兵。

升到總兵自然是好事,但是,周遇吉卻沒“遇上吉時”:李自成已經把三秦和河南攪了個底朝天,山西作為北京的西部屏障,是必戰之地。

第二年,李自成大軍渡過黃河,取道山西進攻北京。闖王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山西各郡縣的地方官紛紛獻印投降。

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圖:李自成勢如破竹

唯獨周遇吉不降。他率領四千兵力堅守代州,斥殺勸降的叛將,固守城池並“潛兵出擊”,接連三天阻擊李自成大軍,終因“兵少食盡,退保寧武。”

李自成對這塊硬骨頭恨之入骨,親率大軍追到寧武關。

二、

寧武關是一座有悠久歷史的關隘,與雁門關、偏頭關稱為山西三關,地勢險要,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李自成大軍將僅有四華里的寧武關團團包圍,對著關內大喊“五日不降者,屠其城!”

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圖:寧武關城頭

周遇吉咬緊牙關,率領數千殘軍堅守了七天。李自成軍有土炮、炸藥,屢次將城牆轟塌一塊,卻被明軍立刻修復,再轟塌再修復,始終打不開缺口。周遇吉還派老弱士卒出城迎戰,誘引農民軍進城,關上城門,埋伏的精兵四出,將其全部殲滅。

身經百戰的李自成一度萌生了懼意,打算繞過寧武關,被部下勸住。

到了第七天,李自成督帥士卒前赴後繼,死者疊了數重,終於攻破了城池。周遇吉的手下死傷殆盡,他獨自騎馬巷戰,馬蹶了腿,又徒步血戰,手殺數十人。

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圖:連環畫中的寧武關之戰

最終,身披盔甲的周遇吉被弓箭射得像刺蝟一般,被擒後“大罵不屈”被殺。時年44歲。

周遇吉的夫人劉氏同樣很勇健,她帶領幾十名婦女拒守在山頂的公廨,在屋頂放箭,最後被農民軍“縱火焚之,閤家盡死。”

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圖:京劇《別母亂箭》中的周遇吉夫妻

最後,農民軍說到做到,“遂屠寧武,嬰幼不遺。”

三、

號稱百萬的農民軍,花了七天才攻下一座小小的寧武關,死傷數萬人,李自成大為沮喪,召集眾人商量:“寧武雖破,但將士死傷太多。從這裡到北京,還有大同、陽和、宣府、居庸,都有重兵把守。倘若都如寧武一樣,我的士卒還能有活路嗎?不如撤兵回西安,以圖後舉。”

當夜,李自成做出了明早掉頭回陝西的命令。不料,半夜裡大同總兵姜鑲和宣府總兵王承廕的降表送到了營寨。李自成大喜,改變主意繼續北伐。抵達居庸關時,總兵唐通開門投降。

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圖:大明的天下毀於一大批降將

寧武一戰過後,拱衛北京的層層險關要塞全成了擺設,所有將領不戰而降,致使李自成大軍一路長驅直入,逼近北京。

這以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李自成兵不血刃佔領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大明王朝就此灰飛煙滅。

寧武關的血仗,農民軍心有餘悸。在行軍途中,士卒經常說:“別的地方如果還有一個周總兵,我等怎麼能到達這裡?”

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後,贈周遇吉太保,諡忠武,列祀旌忠祠。

三、

周遇吉死得很慘。《明史》記載道:“賊懸之高竿,叢射殺之,復臠其肉。”先綁在高竿上,亂箭射死,接著用刀子在屍體上割肉洩恨。

由於周遇吉的頑強抵抗,起義軍死傷慘重,痛恨殘殺可以理解,但是,對於大明,周遇吉是個忠義兩全的大忠臣。

周遇吉死後,後人將其屍骸葬於寧武的東門外,歷經了三百多年後,1996年4月,寧武縣政府因火車站擴建將墓遷至城北華蓋山山麓。移墓時,周遇吉的部分遺骸出土,有頭骨、股骨、盆骨。

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圖:出土的周遇吉頭骨和盆骨

最讓人驚異的是,在他頭骨的枕骨部位,赫然有一道長達13釐米的刀切痕,牙齒則只有四顆。

結合史料來分析,周遇吉死前因為“不屈大罵”遭到了毒打,導致牙齒只剩四顆,亂箭攢身後,最後被頭上一刀致命。

將軍百戰死,周遇吉可謂死得其所。在李自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官軍聞風而降的過程中,周遇吉是一個耿直的漢子:他不懂所謂順應潮流,不像他的同僚姜鑲、王承廕、唐通那樣“聰明”的不戰而降(此後他們又再次聰明的投降清軍),他只知道報效大明,有死而已。

此人獨擋李自成百萬大軍,差點改變歷史:頭骨出土後令人淚下


圖:周遇吉墓

四百年來,人們忘不了晉北小城裡,一個將領的孤忠死鬥。用一首清朝學者魏象樞的七律結束本文:

《吊周總兵》

大呼高帝出城堙,三百年來此一身。

帳下投醪多戰士,軍前拔幟是孤臣。

裹屍不愧真男子,懷甲曾聞有婦人。

若使將軍猶未死,慧芒那敢近中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