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北宋有一位出身高門的庶女皇后,被先帝指婚,卻與酒樓千金同時入宮,被酒家女打壓的一直不能正位,直到那位酒家女貴妃薨後,這位準皇后才被冊立為後,她就是宋太宗明德李皇后,北宋名將李處耘的庶女。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高門庶女

李明德【960-1004因為李氏沒有留下名字,故用其諡號代稱】的父親李處耘,是北宋開國功臣。

她的生母是楚國太夫人吳氏【?-999.11】,嫡母韓國太夫人陳氏【?-1001.閏12】。【宋史說吳是嫡母,陳是生母,今從會要。】她的長兄李繼隆更是宋朝名將,配享宋真宗,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明德出生在北宋建國那一年【960】,在開寶八年【975】,16歲的李明德被宋太祖趙匡胤指婚給三弟、剛死了繼室夫人的晉王趙光義為準王妃,趙光義比李明德大21歲,當年36歲。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趙光義【939-997】,初名匡義,稱帝后更名趙炅。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三弟,大約十六七歲的時候初婚尹廷勳之女,婚後兩年尹氏就去世了,不到二十歲的趙匡義成了鯀夫。

因為他的二哥趙匡胤備受周世宗提拔重用,他也隨之水漲船高,迎娶了周世宗郭榮宣懿皇后符氏第六妹為繼室,還是央求張永德保的媒。小符氏是趙匡義的妻妾中身份最高的一位,李明德就是居於小符氏之下,身份地位第二高的。

周顯德七年【960】正月,在李處耘參與支持下,陳橋之變發生,趙匡胤取代了恩主家的孤兒寡母,成為大宋天子,李處耘就是功臣之一,李明德就出生在這一年。

22歲的趙匡義成了皇弟,避諱哥哥更名趙光義,他的妻子小符氏也被封為汝南郡夫人。小符氏因為出身名門,又是趙光義自己相中的,故此夫妻感情和睦,趙匡胤也很尊重弟媳婦,小符氏隨後【961】晉封為楚國夫人、【968】越國夫人。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開寶六年【973】九月,34歲的開封尹、皇弟趙光義封晉王,班宰相之上。開寶八年【975】十二月十九,越國夫人小符氏薨,年34歲。友愛兄弟的趙匡胤就給36歲的三弟指婚功臣李處耘的次女李明德。

開寶九年【976】,晉王趙光義都向李家下聘禮了,準備迎娶的時候,當年十月,太祖皇帝趙匡胤突然駕崩,晉王趙光義成為新皇帝,要為先帝守喪,準王妃李明德的婚禮就此耽擱。

準皇后進宮

太平興國二年【977】七月,18歲的李明德被38歲的皇帝丈夫召進宮,同時入宮的還有在京城開酒樓的平民孫守彬之女。

孫守彬父子自後周以來就和皇帝處朋友,關係密切,孫氏女也是趙炅親自相中的,因此,從孫氏女進宮,就寵冠後宮,把準皇后李明德壓制的毫無作為。【參加帖子被皇帝一見鍾情的酒家女凌駕在正室之上,成為大宋第一位貴妃娘娘

https://www.toutiao.com/i6655569968089793035/】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太平興國三年【978】三月,孫氏女和後宮高氏一起晉封才人,被先帝指婚的準皇后李明德卻沒有任何封號。之後,孫才人就一躍成為大宋朝的第一位貴妃,成為宋太宗趙炅的後宮中位份最高的,準皇后李明德只是一個沒名沒份憋屈的通房。

關於李明德入宮後的名份,僅宋史太宗本紀記載李氏封后時稱德妃,表示李明德曾經被封過德妃。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但是,宋史后妃傳以及會要都沒有封德妃的記錄,宋大詔令集李明德的立後冊文也直接說隴西李氏,說明她封后之前是沒有封號的,也就是說從太平興國三年【978】三月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七年之間,李明德都毫無名分。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先帝指婚的準皇后,本來該進宮就冊封皇后的,卻在後宮默默無聞七年,身為準皇后屈居於孫貴妃之下六年。如果孫貴妃沒有在太平興國八年【983】九月薨逝,大概,李明德正位皇后之日依舊遙遙無期。

大宋第三位皇后李明德

不管怎麼憋屈,雍熙元年【984】十二月,隴西李氏終於正位中宮,成為大宋朝的第三位皇后【活的】。

隨著孫貴妃的薨逝,後宮中其他妃子也終於得到晉升的機會,李明德也誕育一位皇子,可惜未名早夭。

史載李明德恭謹莊肅,對待諸位皇子以及妃子都非常優厚,宋太宗趙炅雖然沒有多寵愛李明德,但是皇后該有權力的還是有的,其生母也和嫡母一樣被封為國太夫人。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至道三年【997】三月,宋太宗趙炅駕崩,本來該太子趙恆繼位,但是因為宣政使王繼恩的慫恿,李明德準備靈前換人。

趙炅的皇子不多不少,夭折的沒有序齒,養大成人的一共有八個,最年長的趙元佐、趙元僖、趙元侃【即真宗】,其中老大元佐和老三元侃是同母,都是低級妃子隴西郡君李氏所生。

趙炅費盡心機把四弟廷美、侄子德昭、德芳清理掉,想立老大元佐為太子呢,結果,這娃太純良了,素日裡又和四叔走的近,眼看著親爹連著逼死四叔和兩個堂兄弟,他竟然受刺激精神錯亂了。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想想也真是家庭悲劇,老爹一心一意為他謀劃,他卻為犧牲品悲憤傷心到精神失常,為之發瘋發狂,趙炅也是氣的不得了,在雍熙二年【985】九月廢元佐為庶人,求一下趙炅的心理陰影面積。

老大出局了,趙炅準備立老二趙元僖,誰知道,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元僖竟然死在家庭妻妾糾紛之中,趙炅那個恨啊!

至道元年【995】,冊立老三元侃為皇太子,改名趙恆。就這樣,排行老三的趙恆因為大哥發狂,二哥被小老婆毒死,撿到一個太子位。

受慫恿想換太子

宣政使王繼恩在太宗趙炅繼位之時可是立了大功勞,因此備受寵信重用。如今呢,王繼恩覺得他對太子趙恆沒有恩德,以後恐怕會失寵,不如改立有狂病的趙元佐,也好博一個定策功。

於是就與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制誥胡旦謀立潞王趙元佐,王繼恩還說動李明德。

宰相呂端進宮問候皇帝,看到趙炅已經到彌留時刻,身邊卻不見太子侍疾,只有皇后李明德和王繼恩,擔心王繼恩有變,親手書寫“大漸”二字讓親信送給太子趙恆。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趙炅隨即駕崩,王繼恩奉李明德旨意去中書省召呂端,呂端非常有急智,哄著王繼恩入閣看趙炅先前的詔書,趁著王繼恩看詔書的時候,呂端抽身出閣反手把門鎖住,並派人看守不讓王繼恩出來入宮去見李明德。

皇帝一死,又沒有太后,皇后就是帝國最高的代言人了,看到宰相,李明德就說:宮車【代指皇帝】已經晏駕,立嗣以長是歷來的規矩,相公怎麼看?

呂端正色反駁皇后: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今日先帝才大行,怎麼就違背先帝的旨意更換太子呢?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王繼恩不在身邊,毫無政治頭腦的李明德說不過宰相,只會默然,呂端迅速擁立趙恆繼位。舉行繼位大典那天,呂端還怕皇帝被掉包,新皇帝都垂簾引見大臣了,呂端卻率領百官平立殿階不拜,請求內監捲起簾子,他親自登殿審視,確實是太子趙恆,這才退之殿階,和群臣一起高呼萬歲。

四月,新君趙恆尊嫡母皇后李明德為皇太后,隨即,先把依附王繼恩謀廢立的胡旦除名流放。王繼恩、李繼勳、李昌齡也被貶出京。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五月,趙恆追封死去的生母隴西郡君李氏為賢妃,十二月追尊元德皇太后。趙恆是個厚道人,也知道嫡母並沒有政治頭腦,純粹是聽王繼恩擺佈,因此,對嫡母還是蠻孝順的,

鹹平二年【999】閏三月,還專門為嫡母修建萬安宮居住養老。

景德元年【1004】三月十五,大宋第一位由皇后正位的皇太后李氏駕崩,年45歲,諡號明德,陪葬永熙陵。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尾聲:小三子恆對嫡母的一點小添堵

至道三年【997】三月,趙恆繼位,六月六日,商量大行皇帝趙炅的配饗問題,因為趙炅有三位正妻,原配尹氏,繼室小符氏,還有如今的李太后。

因為李太后差點在太宗靈前更換太子,小恆子大概就想搞點小動作,給嫡母添點堵,噁心一下嫡母。

趙家兄弟都是不看重原配的主兒,雖然趙炅繼位後原配尹氏追封淑德皇后,繼室小符氏追封懿德皇后,但是小符氏地位高啊!又和趙炅感情好,趙炅很是愛重繼室,對早死的原配沒情分。

因此,淳化元年【990】四月二十六,因為神主列廟的事引起糾紛。按照趙炅的意思,就是讓繼室小符氏位在原配尹氏之上,宗正少卿趙安易就為此上書批評皇帝,說繼室位在原配之上是亂昭穆,然後又扒出來趙炅他二哥趙匡胤,竟然也是無視原配賀氏,連賀氏的寶冊都沒有上。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趙匡胤原配賀氏早死,繼室王氏正位皇后,還有繼後宋氏,在原配與繼室之間,趙匡胤也是偏心繼室王皇后,一直都讓繼室位列原配之上,現在扒出來連原配的皇后寶冊都沒有上,也就是說皇后證書都沒有頒發。

禮法的支持者認為這不合禮法,應該原配最大;皇帝的支持者則說,賀氏沒有做過皇后,王皇后是大宋第一位皇后,自然比原配尊貴,所以可以在賀氏之上。

禮法支持者說:好,算你們狠!如今尹皇后和小符皇后都沒有做過皇后,應該讓原配居上了吧!皇帝支持者就說:那尹皇后在的時候還是大周朝呢,對我們陛下也沒有什麼貢獻,但是小符皇后就不同了,是陛下的賢內助,開創晉邸基業,還被先帝封大國夫人,陛下的軍功章得有小符皇后的一半,自然該小符皇后位列在原配尹氏之上。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趙安易······

從大宋開國,繼室都在原配之上,把原配踩在腳底。到了趙恆繼位,該給他爹在太廟配對了。

宗正卿趙安易又跳出來說:你們說太祖皇帝讓繼室在原配之上,因為繼室做過皇后,如今太宗皇帝也應該留下位置等待李太后,之前的尹皇后、小符皇后都沒有做過皇后,都沒有太后尊貴,所以不能配享太宗。

趙小恆就詔尚書省集學士、兩省、知雜御史,諸司四品、尚書省六品以上,及禮官共同商量這個事。

商量的結果就是,小符皇后得封大國,雖然沒有做皇后,但也有夙彰賢懿之美,所以,理應配享先帝。

也就是說,趙恆非讓第二位嫡母和他爹配對,如今的李太后、第三任嫡母可以靠邊了,反正他親媽是個賤妾,地位低,暫時沒資格配他爹,用前嫡母噁心一下現任嫡母也好出口靈前換太子的惡氣。

高門庶女先帝指婚的準皇后,對上酒家女卻一敗塗地還想靈前換太子

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宋會要、長編、宋大詔令集、宋史等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歷史在每個人眼中自然也是不同的,某隻是寫出自己的所想,並不試圖說服每個人。

當然,每個人也都有否定某的權利,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自由,文寫出來就是讓人閱讀評論的,但是,在您否定某的同時,是否可以說出自己的理由呢?我們理性交流好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