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舊話重提“健脾”這兩個字……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己亥年“初之氣”來得比春節早一些,從1月20日就開始了。

2019己亥年,歲運是土運不及,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化氣不令”。天地的脾胃都很弱,更別說咱們人類了。

很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時運反應,對於我等脾胃虛弱的人,還只是個開場戲,這個豬年還需小心運作,脾胃為坤土,能資生一身

今天舊話重提“健脾”這兩個字。。

人的生活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就像脾一旦虛了,想要回復健運,是很難很難的。。

一入脾虛深似海,

從此就只能悲催地次等生存下去了。

也按照天人同構進行類比: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天上的太陽(心陽)發出熱量,照射在大地(脾胃)之上,土壤裡的水份升騰而上,化成朵朵白雲(白肺),白雲遇冷又變成雨水甘露,降之於大地和川海(腎水)。地天既交,所以成泰。

而大地上未能升騰的其它濁物渣滓,則湮沒於土而腐,被土壤微生物消化殆盡。

對應在人體,也是如此。水谷入於胃,脾胃需藉助上面心陽的宣通之力,使脾升清和運化精氣上達,進而由肺而灌溉乎四體,同時也使胃降濁和傳送糟粕下行。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如果水谷不化、積食了,谷氣既不能行陽道往上升騰,也不能行陰道往下排洩,就如同大雨之後,霧霾連旬,遍地汙泥,全部淤堵在地面上了。

脾氣不可一刻不升清,脾虛的人,吃完飯就昏冒欲睡,是由於脾氣下陷、人的上半身沒有得到升清之氣經過和支持,氣色必然也差,因為陽氣送不到臉上。

同理,小朋友吃飯之後不要馬上做題,也是考慮他們脾弱,怕不消化。

還比如,老人小便多,年青人小便少,為何?

因為年青人脾胃行的是春夏之令,升的多而降的少,升發的清陽都用來發腠理、實四肢;而老人家脾胃行秋冬之令,降的多而升的少,降的多即小便多。

脾不升清的話必然胃也不降濁,那麼整個人就是九竅不利、很難受了。

脾胃的問題,基本上就是脾能不能升,

和胃能不能降的問題。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現在脾胃不舒服的人太多,但是要理解脾跟胃的性格是反著來的。

  • 胃就像倉庫,主接納和“消”,消是從大變小。

脾就像物流,主“化”和運輸分發,“化”是好比把豬肉變成人肉,你是由你消化的食物組成的。

  • 像飲食飢飽、寒熱不適、吃飯太快太囫圇太生冷,這些直接原因傷的是胃。

而憂思、久坐、肝鬱,人疲奔命,應酬太煩,這些比較形而上的問題,傷的就是脾……

  • 脾主思,有意願,我們說“想不想吃飯是脾的問題”,胃主納受,通行即可。所以不想吃東西是脾壞了,吃了東西難受是胃壞了。

  • 然,過思則傷脾,思則氣血結。

就像脾的消化能力一樣,食物消化完了就該分發出去滋養全身了,同樣的,對一件事情無止境地反芻和懸想、緊張焦慮不放鬆、缺乏解決執行力,就是從內部對脾媽、對氣血、對腦部神經及思維能力最大的傷害。

所以說,脾最喜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

  • 暴怒傷胃,本來很餓,突然和別人爭執後很生氣,瞬間就沒有胃口了;吃完了吵甚至腹部絞痛,也是因為木鬱食厥,肝克胃氣上逆到內傷了。

  • 食以養陰,不飢強食則脾勞,因為違反了它的主觀意願;飲以養陽,不渴強飲則胃傷,因為逆反胃氣。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總體來說,胃只要順毛捋了就能過的好。但脾就不行,脾需要積極向上,要健運!

  • 健胃是減負,健脾就是加油!

  • 脾代表意志和理解力,而胃有火就是慾望、和深層次的安全感匱乏。

  • 胃氣降了則噯氣反酸口苦諸症皆消,歲月靜好,脾氣升了則胃口好精神好、到達人生的巔峰!

  • 胃為陽土,故喜溼惡燥,病多從熱化。脾為陰土,故喜燥惡溼,病多從寒化,《黃帝內經》說過“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脾和胃的關係是最能體現中華中和之道之精髓了,它們一納一消,才能營運消化,生生不息。

而我們大致瞭解了脾和胃的性格,就不會把它們當成身體內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器官“他物”,在平時準備放縱的時候,也要考慮一下會不會具體傷害到它們。

那麼可以針對自己吃飯的情況,做出一些基本判斷了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1、知道餓、想吃卻吃不下,或吃一點點就飽了、甚至反胃的人:胃不能消,脾強胃弱。

2、吃好多,吃完卻發脹、沒力氣的人:能消不能化,胃強脾弱。

越吃越瘦的人如今很多。善食易飢是胃氣強、胃有熱,身體消瘦是脾弱無法吸收。

3、不能吃也不想吃,吃一點點就飽了的瘦子;以及少食而肥的胖子:脾胃兩虛。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4、食飲之後隱隱腹痛,餓、累、冷的時候還會加重一些的人:脾胃虛寒。

有寒氣客於胃腸之間,你們最適合仲景方暖脾胃藥——理中湯,艾灸對你們也很好。

5、以上脾胃虛弱、積食和脾虛的情況是能夠互相重疊轉化的,長期胃積會演變成脾積、脾虛,也就是典型把孩子餵養失敗的情況了。

6、還有一類吃得少卻嘔心瀝血日夜操勞的人,是能化不能消,化的都是自身精血,提前透支生命。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7、其實最理想的吃飯境界就是“脾胃俱旺,能食而肥”的人,你們這些人間寶貝一定不要嫌棄自己。

寫《脾胃論》的名醫李東垣說過:“能食不傷,過時不飢”,你們旺盛的脾胃元氣,使你們行走在險惡世間也有如鎧甲護體。

補脾胃第一方,中成藥,四君子湯

如何養脾胃以往已經說過很多了,這裡提一下“自古補脾胃第一方”吧,專門給資深脾虛、氣虛之人的。

【四君子湯】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人參或黨參10g(補氣健脾)

白朮10g(健脾燥溼)

茯苓10g(健脾滲溼)

炙甘草6g(輔助人參)


  • 如果氣不順,可以加一味順氣的陳皮


  • 如果還有痰,就再加一味化痰的半夏


  • 如果還要加強脾的“健運”功能,就再加行氣醒脾的木香砂仁


脾虛需慢調,吃補脾胃的方子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得到好的代謝。吃方子前幾個月可能胃口大開,人會變胖,但是感覺上會變輕快,需要四個月到一年的時間,療效才會慢慢顯現,然後再變瘦。

同時,要少吃破氣和性寒的東西:比如白蘿蔔、牛奶、生青菜、水果、凍飲等。

如果吃四君子湯,一補氣血就上火,就不要考慮補了,你不是氣血虧了,而是經絡不通。

(提醒:四君子湯需要在中醫指導下服用)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脾虛之人最適合艾灸,有溫陽之功,可艾灸太白穴和足三里,在脾經主時上午9點至11點效果更好。

也可以多按摩:太白穴、氣海穴、足三里穴、陰陵泉。

這有一些古人特別注重的養脾胃之道

《黃帝內經》:胃不和則臥不安。

《千金要方》:夜飯飽,損一日之壽。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遵生八箋》:食勿過多,多則生病。飽慎便臥,臥則心蕩。學道者當審之。

《登真秘訣》:食飽不可睡,睡則諸疾生。

《嚴氏濟生方》:善攝生者,謹於和調,使一飲一食,入於胃中,隨消隨化,則無滯留之患。

吃了飯之後睏倦難耐的人,不要馬上爬上床,

也可以試試下面這個“運動水土”的方法

《三元參贊延壽書》:偶食物飽甚,雖覺體倦,無輒就寢,可運動徐行納百餘步,然後解帶、松衣、伸腰、端坐,兩手按摩心腹,交叉來往約一二十過,復以兩手自心脅間按擦,向下約十數過,令心腹氣道不至壅塞,過飽食隨手消化也。

今天旧话重提“健脾”这两个字……

人的生理高峰期,30歲前轉化得多消耗得少,30歲左右之後漏得多補得少,吃太多是會消耗我們先天的元氣的。

道家呢有一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呢,你就能活得長久。

還有《薛氏醫案》:飲食醉飽之後,或感風寒,或著氣惱而致,飲食填塞,胃氣不行,內傷特重。

️️❤

年末總不太平,脾胃又將面臨考驗。

希望人人都能:飲食消化,無復憂畏,發大歡喜。

-==72物候元氣生活==-

節氣物候草木菜蔬自然療法

“我希望,這裡有你想去的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