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清朝为什么不“趁火打劫”去打郑成功?

白小蹭


公元1661年,清顺治18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2.5万军队,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穿越台湾海峡,进攻台湾城。

郑成功为何要去打台湾的荷兰人呢?因为在三年前,郑成功和张煌言第三次北伐,兵临南京城下,最终折戟沉沙,陆上只余下金、厦,再无立锥之地,是故,为了种田抗清,不得不开辟大后方,而这个根据地,以海盗起家的郑氏集团选择了台湾这个大岛。

而为什么清军不去打郑成功呢?

说句是在话,清朝的水师战斗力不强啊,如果清军水师强大,何必在郑成功占据台湾后,就开始施行迁界令,将沿海百姓往内陆强制移民呢?

如果清军拥有跟郑成功实力相当的水师,还能让郑成功从福建一路从海上打到南京城下?

1659年,清廷委户部尚书车克往江南造战船:“(顺治)十六年(1659年)命(车克)赴江南督造战船,......防郑成功。”(《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八《车克》)

由此可见,在清初的那二十几年里,大清是不具备能够跟郑成功在海上一较高下的实力的。虽然郑成功在路上一败再败,但在海上,在当时的东亚地区,郑氏集团的底蕴和影响力都足以抵御清军的进攻。

郑成功最大的问题是,从他老爹郑芝龙投清以后,他艰难创业,却一直没有一块好的地方作为根据地,招募兵员,恢复经济。在陆军方面,一直都不是郑成功的优势,其作战之时,为了保障军队的忠诚,往往携家带口分营一同出击,如此行军,依赖的是战船水师,但在陆上,行军却很困难,机动性太低,一旦家属营头被端了,军心就不能用了。

这是郑成功抗清几十年,一直没有进展的原因,但在海上,他还是能来能往,大清奈何不了他。

同时,1661年清军在忙着做其他事情。

在郑成功准备进攻台湾的当月,也就是2月6日,清军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陛下驾崩了!小康熙刚刚登基,朝局其实并不是很稳定。

而在郑成功基本解决了荷兰人,过了俩月,缅甸王以饮咒水盟誓为名,残酷杀害了永历王朝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是为“咒水之祸”

这时候,缅甸王已经扣住了永历帝,兵败磨盘山的李定国为了抢回永历帝,不得不二次入缅甸作战。整个1661年,最关键的战局就在西南,就在解决永历残余政权。到12月的时候,缅甸王把永历帝交给了吴三桂,吴三桂于次年6月绞死了永历,而李定国听闻永历死去的消息后,死于勐腊。

这大概就是1661年左右的一个情形,大清虽然陆战比较强,但海战还是个雏儿。投降的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是在1662年,彼时到底要不要将台湾纳入版图,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虽然施琅于同年上书将台湾纳入版图,说是获得了康熙的支持,可问题那时候康熙多大啊,才9岁,他有多大的支持力度呀。

彼时。保守派鳌拜正是当红炸子鸡,他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为理由,将这个事情给压了下来。

以上,大概就是清初的一个情形。至于“趁火打劫”这个事情,不是清军干不出来,而是鞭长莫及,人家坐船去了台湾,大清去哪儿“趁火打劫”?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青年折缘


朱成功收复台湾,清军没有趁机攻打明军是有原因的,但绝非出于什么民族大义,下面给出几点原因供大家参考。

首先,满清和大明残部朱成功,双方代表的是敌对的民族,是生死之敌,是华夏和夷狄之争,在大明延平王朱成功眼里,满清鞑子和荷兰红毛夷没有分别,何来民族大义?那些美化满清的遗老遗少们,总是喜欢做这些低智无脑捧高。

其次,朱成功率领明军袭取台湾是在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而此前不久,满清顺治皇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康熙刚刚即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朝政不稳,难以分心外事。

第三,在上一年,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大明永历十四年,朱成功率大明水师在福建海门港全歼清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大捷,此役令满清辛苦拼凑的水军损失殆尽,满清在海上对朱成功的明军基本上够不成威胁了,短时间内无力再行水战。

第四,此时,满清在西南方向战事正酣,大明晋王李定国率领明军与清军已经激战数年,西南方向牵制清军数十万众,清军无力多面开战。

第五,清军不擅水战,此时,延平王朱成功的明军所占地盘为金门、厦门,在满清看来,此为癣疥之疾,与西南方向的明朝廷所在相比,并不重视。

这几点原因各位觉得是否准确呢?









文史论衡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清军确实没有“趁火打劫”去围攻厦门,金门,至于原因真的是某些影视剧中所演绎的清朝皇帝出于民族大义,为了让郑成功安心收复台湾而下令不准出兵吗?


其实这一点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为什么?一个最明显的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1年农历三月份,这一年是清朝顺治十八年,但在郑成功出兵前两个月,即1661年的正月,顺治就驾崩了,此时清朝的皇帝是年仅八岁的康熙!那时候的康熙懂什么是“民族大义”,谁是“郑成功”吗?更何况大权掌握在四大辅臣手中,他自己也说了不算啊。

所以那时候清军没有出击厦门的一个原因就是那时的清朝正处于旧帝驾崩新帝刚立的政权更替的敏感时期。

不过这一点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当时满清的主要目标并非东南沿海郑成功部而是西南的南明永历政权,郑成功出兵台湾时,清军刚把永历赶到缅甸,虽然永历跑到缅甸了,但国内尚有李定国等南明将领坚持抗清且力量不可小觑,所以清军当时把主要兵力是放在平定西南上面了。


除此之外,清军没有出兵郑成功的另一大因素就是论武器装备,士兵的战斗力等各方面清军根本打不过郑部,不是清军不想收复厦门,金门,实在是打不过,在此之前郑成功曾多次北伐并大败清军,也因此顺治曾下令封郑成功为“海澄公”,来讨好他希望他能归顺清朝,但郑成功拒不接受。后来在1660年也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前一年,他还大败清军于海门港,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从那之后清朝决定暂不出击厦门而是迁移附近居民,封锁厦门一带。即便是后来郑成功去收复台湾了,他依然留下了夫人和他的长子郑经镇守厦门,并非全军出动。


所以综上所述,清军不“趁火打劫”,实在是实力不济,根本无暇东顾!


咸鱼闲聊


注意,当时已经是清朝,包括台湾也是清朝统一政府下面的一个割据势力,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所以标题上应该用“清军为什么不趁火打劫”,而不是“清朝为什么不趁火打劫”。

为什么清军不趁火打劫呢?

1,清军的水师力量当时还不足一提,远远比不上可以比肩世界水上强国的郑成功,所以清军怕;

2,毕竟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在下面的割据势力全力对外的时候,不能扯后腿,把外国人赶出去后,咱兄弟再关起门来解决家里的事。这点不要怀疑,虽然满清与汉族有区别,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满清统治者早就把台湾看成是自己的土地了,迟早是要收回的;

3,也有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或多或少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你们尽力打吧,等你们都打不动了,我再来收拾烂摊子;

4,精力被牵扯,当时清军还在对西南用兵,南明政权还存在,国内反清势力一浪接一浪,清军到处扑火,主要精力都在稳固新生政权上。

总之,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解决台湾问题,先决条件是,内部团结一致,稳定了,再集中全部力量,一次性彻底解决。


商朝讲历史故事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当时清对台湾重视程度不够;2、当时清朝主要以陆军为主,而台湾水师较为发达,再加上还要过海,费时费力,清政府又何必去花那个心力去收一个不知名、不富庶的小岛?3、当时清军入关不久,主要注意力都在平叛上,无暇顾及。4、顺便牵制荷兰,总比送给外国的好。


停止心跳的地狱大叔


满清就是靠趁火打劫起家的,麻烦别举这样的列子。满清入关,就是等吴三桂和李自成拼的两败俱伤时候出的手。


侃半山153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清朝还在长江以北,他拿什么趁火打劫郑成功,靠他那些马吗?还有为什么郑成攻在台湾建国,清朝立国之后都不功打台湾呢,是因为清朝只有那些马军,海军比水军更水。


何义575


客观最终历史,一是无暇顾及,而是国家大义,我只能这么说


新疆人欢迎有关必回


满清和吴三桂打败李自成入主中原后,需要对付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小朝庭等等多方大势力的,没功夫管郑成功,势力范围也达不到,等有时间了,才"趁火打劫”收拾郑的儿子,争位的郑克爽。


东龙45


不是不想。是当时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