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蜀漢的亡國之君 劉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禪是劉備的兒子,蜀漢的亡國之君。人們常說扶不起的阿斗指的就是劉備的這個兒子,那麼歷史中的劉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也就是說諸葛亮認為劉禪非常的聰明。

做為蜀漢的亡國之君 劉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而劉禪的一句“樂不思蜀”,則是把自己徹底打入了昏君的行列,甚至有人說劉禪就是一個傻子。

這種觀點遭到站在很多人的反對。說,劉禪在小的時候就被諸葛亮獨權,劉禪沒有辦法只能裝傻充嫩,樂不思蜀正好能說明劉禪的智慧,在那種情況下你說想自己的國家不是要被殺掉嗎?

而在諸葛亮死後了,劉禪做了一件什麼事?劉禪禁止奔喪諸葛亮。並在新拍的《三國》這部電視劇中劉禪問了諸葛亮這樣一句話: “你死後,你的兒子怎麼辦?”

可見劉禪對諸葛亮是有恨的,自己身為一國之君還有一個人把自己管著,別提多難受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廢除了丞相制度,用費禕和蔣琬相互牽制。

做為蜀漢的亡國之君 劉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三國志》中說,劉禪在投降的時候,氣宇軒昂,一點沒有亡國之君的樣子。

有人評價說,劉禪才是真英雄,他覺得皇帝是要守護一方百姓,他不願意為了所謂皇帝的虛假面子而讓回家再添內戰。

我覺得以上的種種對劉禪的評價都屬於牽強附會,劉禪不是一灘稀泥,但他也是一個十七歲登帝沒有任何鬥爭經驗的年輕人。

劉禪曾問諸葛亮:“相父啊,子龍將軍都已經死了。這可能是不好的徵兆,為什麼魏國不來打我們,我們反而要打魏國呢?”

諸葛亮回答他已經老了,凡偏居一隅者皆不能長久。

這也就解答了很多人所說的諸葛亮打仗是為了兵權的問題,諸葛亮和周瑜是同一種人,他們並不在乎生前的名利,他們更看重的是死後的評價,他們想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最後的千古功名。

《三國》第一回講到: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就印證了諸葛亮對劉禪所說的那句話,天下最終會統一。

很多人說,當時諸葛亮和姜維的幾次北伐已經耗盡國力。為什麼不安養生息幾年再打?這個問題其實牽扯到一個經濟問題,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經濟中心再北方,如果蜀漢等曹魏內部問題解決,國富民強了再打就更打不過了。所以諸葛亮作為一個老臣,鞠躬盡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做為蜀漢的亡國之君 劉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禪輕鬆說出的樂不思蜀是能說明他的聰明,但也反應了他作為一個君王的不足。已為一個亡國之君再無翻身之地,而為保自身揚言不念故鄉本就不是值得稱讚的。

歷史對一個評價總是有失公允,劉禪作為一個普通人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比我們更加聰明,但作為一個君王還是缺少必要的磨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