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一個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國之君

蜀漢後主劉禪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是《三國演義》中那個聽信宦官黃皓之言、沉迷於酒色、疏遠賢臣而讓小人日進的阿斗?或者是那個寧願投降,而不願讓兒子“獨仗血氣之勇,欲令滿城流血”的阿斗?還是那個“此間樂,不思蜀也”,不以亡國為恥的阿斗?

《三國演義》中劉禪的形象五顏六色、讓人不堪。“扶不起的阿斗”成為一代昏君的典型。

在羅貫中筆下,諸葛亮的能力被無限放大。在接受劉備臨終託孤的重任後,“孔明因此竭盡忠誠,至死方休”。而諸葛亮滿眼看不上新主劉禪,感到這是一個扶不上牆的爛泥。

小說《三國演義》比真實的歷史記載更具戲劇性、可讀性,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劉禪的短板被無限放大,換句話說,蜀漢後主劉禪被黑了若干年。

劉禪:一個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國之君


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任敏,愛德下士。”這是《三國志》中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作為劉備非常信任的謀臣,諸葛亮和劉禪的接觸交往自然很多,他的認識當然比別人中肯。

對劉備而言,他多麼希望自己苦心經營的蜀漢天地安穩祥和,民豐國強。臨終時,劉備囑咐兒子:“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用今天的話來說,劉備對劉禪的要求就是八個字:遍讀經典、學習先賢。

而劉禪還真是沒有把老爸的教導當做耳邊風。他學思踐悟、像模像樣。輔政的諸葛亮感嘆,十八歲的新主劉禪聰明、仁德。

那時候,諸葛先生的壓力很大,任務不輕,帶著先主的重託,完全沒有拍劉禪馬屁的必要。

只是當時的形勢對劉禪來說,並不十分有利。他無法一統天下,而只能偏安西南一隅。

劉備在世時,蜀漢出現了後勁不足的態勢。要一統天下,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劉禪:一個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國之君


劉禪繼位時,曹魏已經具有排山倒海的氣勢,東吳的力量又勃興而起,天下三分已成為大勢。

天下爭鋒,短期內,誰也沒有吞沒別人的可能。包括劉禪,也不可能帶領蜀漢一統天下。

不是自己無能像草包,而是對手強大太狡猾。

劉禪四十一年的帝王生涯,是三國時期最長的一個。“苦苦支撐”卻是他四十多年的生活寫照。

在諸葛亮輔佐的十二年時間裡,劉禪和孫權修好,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發展地方經濟,在和曹魏多次交手中互有勝負。

234年,諸葛亮去世,蜀漢內部力量分化。劉禪獨立執政,但新的麻煩不斷出現。

內憂外患困擾劉禪二十九年,他成為蜀漢的看守皇帝。

《三國演義》說:“劉禪溺於酒色,信用黃皓,大臣皆有避禍之心。姜維在沓中屯田,正避禍之計也。

”實際上,經過諸葛亮數次北伐的蜀漢,國庫早已虛空,主動出兵幾乎沒有勝算。

諸葛亮死後,如果主動出兵,那就是名副其實的昏君。

我們有必要說說劉禪重用過的宦官黃皓。

劉禪:一個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國之君


《三國志》記載,景耀元年(258),劉禪已經五十二歲,精力不濟,官黃皓開始獨攬朝政。蜀漢內部勢力進一步分化。

《三國演義》寫到:“蜀主劉禪昏暗,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必矣。

而實際上,當鄧艾和鍾會兵臨成都時,劉禪主動奉書請降。此舉避免了成都成為主戰場,也讓龐大的劉氏集團躲過了滅頂之災。

據城死守,為蜀漢流盡最後一滴血,雖然在道義上值得稱讚,但讓成都變成地獄,那就更為損失慘重。

劉禪權衡之後,選擇了請降。他成為亡國之君。

劉禪:一個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國之君


關於劉禪的樂不思蜀,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存技巧。在司馬昭的眼皮底下,劉禪如果時時表現出對故國的思念,豈不是自尋死路?他只有苦中作樂,偽裝作樂。

與其父劉備相比,儘管劉禪少了一份虎膽。即使劉禪有一份雄心,也會被日益強大的曹魏集團碾壓粉碎。

小說畢竟不是歷史,劉禪實在被黑得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