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那個“扶不起的阿斗”也有著大大的智慧

劉禪,小名為“阿斗”,漢昭烈帝劉備之子。生於207年,於271年去世,其作為三國蜀漢時期的末代皇帝,從223年至263年共在位40年。但凡是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記得一句話,那便是“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是有非常優秀的人來輔助,也難以扶持起來。其實,在劉禪憨厚愚鈍、不思進取的皮囊下,還隱藏著帝王家的大智慧。


劉禪:那個“扶不起的阿斗”也有著大大的智慧

《新三國》劇照:劉禪

一、劉禪的“才識修為”

據歷史記載,在漢昭烈帝劉備即位後,為了讓皇太子劉禪增長才識,培養其治國理政能力,劉備便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等書,並由丞相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讓劉禪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這些都是劉禪年少時期的學習成長經歷,可見劉備對他的關心和期待。《晉書・李密傳》中寫道李密的觀點:“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丞相諸葛亮也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其"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由此可見,劉禪的才識品行即使不說是賢才,也要遠超一般人,而絕對不會到愚鈍昏庸的地步。不論是劉禪即位初期他所實行的大發展農業生產以及停止征戰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還是他的“親賢臣,遠小人”,一直以來對丞相諸葛亮的信任信賴。都能夠反應出劉禪此人定不是昏庸愚鈍之人。


劉禪:那個“扶不起的阿斗”也有著大大的智慧

《新三國》劇照:劉禪與諸葛亮


二、劉禪的“靈活”和“大度”

還有一些朋友會認為,劉禪此人,全是靠著丞相諸葛亮,要是沒有丞相諸葛亮的輔助扶持,劉禪一定是個庸碌愚鈍的昏君。其實不然。在丞相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也表現出了他的過人之處。劉禪深切的懂得一個道理“君臣和則國家平”。所以他在處理權臣的問題上才表現得十分智慧。劉禪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任命姜維為衛將軍,主管軍事;任命費禕為尚書令,主管政務。這樣使得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制衡而又相互配合。蜀漢名將魏延於公元234年被長史楊儀設計斬殺後,劉禪並沒有對名將魏延直接全盤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降將夏侯霸的父親為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你父親的遇害,非我先人所為。”並且封夏侯霸為車騎將軍,安撫其心。不論是在處理權臣問題上的制衡策略,還是對人心的籠絡安撫上,劉禪均是有著些許建樹的。


劉禪:那個“扶不起的阿斗”也有著大大的智慧

《新三國》劇照:劉禪

三、劉禪的“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和裝糊塗本身就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在劉禪的亡國投降時期,劉禪很好的詮釋了“大智若愚”和“裝糊塗”。

在蜀漢後期,蜀漢成為了三國之中的最弱一方,鄧艾偷渡陰平,大軍兵臨成都,劉禪決定投降,蜀漢滅亡。其實在那時,瀕臨滅亡的蜀漢還有這殊死抵抗,發動所有老百姓殊死一戰的能力,但是劉禪更能看到底層勞苦百姓的利益,選擇承擔亡國投降之君的身份,最大化的保護老百姓生命安全。他拋棄了面子和所謂的“氣節”,去選擇了更重要的蜀漢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後主劉禪在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並且整日沉醉於娛樂之中,表現出“樂不思蜀”的樣子。其實,劉禪的樂不思蜀正是他大智若愚的體現。以至於騙過了晉王司馬昭。劉禪此舉,既體現了他的大氣和心懷百姓,也保全了他自己。因為只有這樣樂不思蜀,才能最大化的避免禍事,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過上安定的日子。在亡國之後,劉禪也算是為老百姓做了任何他能做的事吧。

後主劉禪雖然沒有完成漢昭烈帝一生的願望,但是局勢和現實留給他的,只能是這個結果了。創業不易,守業更難。畢竟,劉禪背上了“亡國之君”這一稱號,所以人們大多以“扶不起的阿斗”來戲稱他。劉禪此生,也算是沒有白白度過吧,是非功過且留後人評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