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的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

前两年曾经有一部非常火爆的古装剧《琅琊榜》,里面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主角一梅长苏。 所谓“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文能帮你算计皇兄得大位,武能以少胜多破危局,而且还有情有义有情怀。其实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在设定上非常接近“江左梅郎”的人物,就是战国初期的吴起,他身上甚至比小说里的梅长苏,更多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此人的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

吴起的一生,概括下来就是:大荣大辱、大无大有、大起大落。战国时期数得上名字的学派,他一个人就占了三家一儒、兵、法。论儒家,他的老师是曾子一地位不亚于孔孟;论兵家,吴起一生大战七十六次,无一败绩,还差点把秦国灭了国,春秋战国时代唯一可与他比肩的, 只有后来的战神白起;论法家,吴起在中国法学历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和李悝、商鞅、韩非子相提并论。

此人的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

之所以说吴起是大荣大辱,是因为吴起的一生背负了太多的非议和误解。而究其根由,很可能和他当初在鲁国的经历有关。吴起出生在卫国的一个富裕家庭中,家境富而不贵,有钱没门路。论出身吴起远不如作为皇帝外甥的梅长苏,但这样的家庭,让他有机会得到比平民子弟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天天看着父母操持家业,耳濡目染之间,他也更能理解,个人奋斗所需的是坚韧。但是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对比那些贵族高干子弟,用《人民的名义》里的话说,就是天然缺乏政治资源,也就是人脉。此外,他们对于“权力”“权谋” 的理解,对比贵族子弟,首先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可能就决定了吴起后来的结局。

此人的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

卫国是殷商后裔,民风富有商业精神,老百姓脑子普遍比较活泛,国家也很富裕,所以比较容易出人才。但是从政治上来看,这个国家不过就是一一个上层早已糜烂不堪的小国,阶层固化,统治者毫无进取之心,在“国际”上毫无影响力,根本无法给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以吴起的出身,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做官肯定是门都没有。可少年的吴起,却不甘心做个富家翁,而是立志要从政。在求官的过程中,吴起花光了家里的钱,结果无所获,有一次还遭遇了“校园暴力”,被十几个恶少同学给堵在了半道上。这种斗殴是最容易出人命的,吴起手上出了人命,于是他只能跑到临近的鲁国。

此人的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

吴起在鲁国又待了些日子后, 齐国大军准备打鲁国。当时,鲁国的情况其实比卫国好不到哪儿去,都是人畜无害的小国,内部也谈不上政治清明。而齐国在当时是超级大国,所以这场战争对鲁国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于腐烂、僵化的系统而言,亡国危机是唯一可能让他们回归正常的东西。那些靠裙带关系上来的贵族子弟,谁也不愿意去领兵抵抗,因为他们承担不起战败的责任。这就给了吴起机会,让他成了鲁国的领军大将。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草根逆袭”究竟有多不易,吴起最多只能算是准草根。

此人的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

吴起率领两万军队,奇迹般地打败了齐国的八万大军,一时间声名大振。结果等待他的不是奖赏,而是鲁国上层对他的集体批判,而这些批判,无一例外都是在拿道德说事。从古至今,国家也好,企业也好,都始终应该秉承-个处世铁则,就是德需自律,而不能律人。因为道德这个东西根本无法量化,甚至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我们看看如今网络上的种种关于道德的争论就该清楚。反过来说,拿道德说事,就很可能怎么说都有理。只拿道德说事,往往意味着在实际利益或是法律层面,对方根本挑不出毛病,而这还没考虑造谣的可能性。

此人的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

吴起一气之下去了魏国。那时候,人们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本质上和现在跳槽的性质差不多,更别说吴起就是平民,和国君连亲戚都算不上。当时魏国的国君正是一一代雄主魏文侯。吴起在我文侯磨下,先是做了河西郡太守,光靠十万魏军,就把当时尚有二十万军队的秦国折腾的奄奄一息,差一点就宣告破产。后来吴起做了魏国上将军,对魏国军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魏武卒。我们知道,同样职业化的斯巴达勇士,真正能打仗的也就万数来号人,而吴起组建的魏武卒一共是五万人,他们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以平局告终。

此人的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化军队

吴起还写了实际价值超过《孙子兵法》的《吴起兵法》。吴起兵法里面主要讲的不是什么哲学思想,也不是计谋技巧,而是军队的制度建设和保障。任何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实力的比拼,教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体量和实力都已经足够大了,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自己不出错,只要不出错,那么你就可以靠实力优势压垮一切竞争者。今天我们的企业管理者,看看《吴起兵法》,或许会比看看随处可见的《孙子兵法》更有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