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三):邹衍、乐毅皆为燕王来

燕昭王的父亲姬哙,异想天开地把王位禅让给燕相子之,引发了国家的动乱。齐国这时便乘乱攻燕,赵国不想看燕国独大,便帮助公子职登上了王位,是为燕昭王。在硝烟血泊中登位之处的燕昭王,一方面要收拾国内的残局,另一方面想着要报答齐国,即“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所以立志要使燕国复兴,四处寻找治国之良才。

求贤若渴(三):邹衍、乐毅皆为燕王来

没有人才怎么办呢?燕昭王于是去拜访老臣郭隗,说:“齐国趁我国内乱来侵略,我忘不了这个耻辱!燕国现在无力报仇,需要贤士的救助,请您推荐人选,帮助国家复兴。”

郭隗给他讲了个故事:以前有一位国君,很喜欢千里马,就派人四处找,可年复一年,一匹也没找到。有一个侍臣,打听到某个地方的马非常好,就赶紧报告,然后带了千两黄金去买马。好不容易找到了,可谁也想不到,这马死了。但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侍臣居然拿出五百两黄金把死马的骨头从马主人那里买了下来。国王见这位侍臣带着一把马骨头回来,可谓是震怒。侍臣很自信告诉君王“您肯为那死马花费重金,说明您是真心爱马啊!这个名声很快就会传出去了,那千里马也很快就自己上门了!”果真,没多久,这位国君得到了很多千里马,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给他送来了马。讲完了故事,郭隗接着说:“我诚愿当‘马骨’,为燕国效力。”

求贤若渴(三):邹衍、乐毅皆为燕王来

燕昭王听完赶紧拜郭隗为师,用最高的礼遇对待他。因礼待老臣郭隗,筑宫而敬以为师,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可谓是人才济济,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提到这些人不得不说说燕昭王礼贤邹衍的故事:邹衍是阴阳五行家,当时已名闻天下,他在齐国时就受到尊重;周游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赵国时,平原君侧着身子走路来迎接他,并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尘,毕恭毕敬。燕昭王迎接邹衍时,比魏赵更为恭谨。他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入坐时昭王主动坐在弟子坐上,敬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昭王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后人因此便用“拥慧先驱”和“碣石宫”这两个词语来比喻用优厚待遇尊礼贤才。昭王的这些做法应起了很大的反响,投奔燕国的士人更为踊跃。

求贤若渴(三):邹衍、乐毅皆为燕王来

燕昭王所引发的这次人才流动,从人才学角度看,是一次反向流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一般人才都是从贫穷地流向富裕地区。当时的齐、魏、赵远比燕国富裕。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常,是因为自古以来英雄需用武之地,燕昭王善待人才的政策,让智人贤者看到了实现修齐治平梦想的希望。于是,就出现了“士争凑燕”的历史奇观。

聚集于燕都辅助赵王振兴燕国的众多士人之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乐毅。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曾被荐为赵国官吏,为了躲避赵国内乱,便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燕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礼相待,乐毅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昭王随即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

求贤若渴(三):邹衍、乐毅皆为燕王来

燕昭王通过黄金台成功实施了人才政策,为他换来了巨大回报,他为招揽天下贤士而筑的高台,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才招聘会地点的黄金台(又名幽州台)。这充分体现了燕昭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态度,实为我国人才学领域开一代先河的奠基者,后来黄金台也成为那些希望得到君王重用的士人们崇拜的图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