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秦國而是齊國統一了中國,神州大地會是怎樣的別致景象?

如果不是秦國而是齊國統一了中國,神州大地會是怎樣的別緻景象?

戰國時期,秦國與齊國是特別有意思的一對國家,很像一個鏡子的兩面。秦國在列國的最西邊,齊國在列國的最東邊。秦國的治國思想單一,獨尊法家而抑制其他。齊國的治國思想卻是兼蓄幷包,百家爭鳴。秦國以農為本,以商為末,而其齊國卻是士、農、商、工、賈五民俱全,商業之風尤甚。秦國和齊國的地理位置都很好,秦國四塞之地,被山帶河。司馬遷也稱讚齊國:“夫齊,東有琅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故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矣。”兩國也是列國中唯一敢稱“帝號”的國家,秦稱“西帝”齊稱“東帝”,兩國遙相呼應,威懾列國。秦國百姓怯於私鬥而勇於作戰,齊國百姓卻是怯於從軍戰鬥而勇於單身持刀行刺。秦國和齊國也是列國中唯一“享受”過合縱攻伐的國家。秦國先後成功抵禦了四次合縱攻秦戰爭,一對多打仗不僅沒有被滅國,反而越戰越強。齊國只遭遇過一次合縱攻齊戰爭,卻幾乎亡國而最終導致元氣大傷。秦國和齊國有太多的對稱相反面卻又有著一些唯一的相似點,這些有意思的地方不得不讓我有時進入遐想:

假設當年是齊國統一了中國,我們神州大地會是一副怎樣的別緻景象?

首先呈現的景象應該猶如鄭智化《大國民》歌詞中的一句: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觀望。”齊國崇商之風從姜齊時代已經開始,《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舄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我們可以遙想當年的齊國,打開的畫卷應該是街市商鋪林立,商品種類繁多,晚上夜市燈火輝煌,街上行人摩肩擦踵。平時在酒樓飯館聊的都是生意,處處可聽聞“IPO”“路演”“對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等商業詞彙。朋友見面打招呼問候的都是“您在哪裡發財?”“恭喜發財!”“聽說您最近賺了不少?”“有好項目一定帶帶兄弟!”。

沒有人知道資本主義的星星之火會不會提前一千多年在神州大地萌芽。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國家富裕了,福利政策也就跟著來了,所以齊國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先開始實施“低保政策”的國家,《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悅。”福利搞好了還不行,俗話說“飽暖思淫慾”,管仲再送上彩蛋,讓原本民間自由經營的色情業直接國營化,以此擴大規模,拉動齊國的GDP。從此齊國的色情業進入了由國有資本控股的計劃經濟時代,妓女成為了國有企業員工。如果你讓秦國變法前的關中人民組團到齊國旅遊一圈,估計這群關中人民一定會被“齊國遊”震驚得合不攏嘴,因為“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

如果不是秦國而是齊國統一了中國,神州大地會是怎樣的別緻景象?

其次呈現的景象應該是大航海時代的提前到來。齊國地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齊國人民很早就在茫茫的海洋上開始了未知領域的探索之旅。《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徐市是在誑秦始皇嗎?不見得!齊國的陰陽大家鄒衍鄒夫子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大九州海洋地理學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寫到:“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 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兩千多年前的鄒衍已經給我們勾畫出了“五大洲七大洋”的輪廓圖

,以當時的生產力能提出這一理論,不可謂不震撼。而意識(理論)來自於實踐卻高於實踐,鄒衍不可能是坐在家裡只靠腦洞大開想出“大九州海洋地理學說”。他的理論是建立在齊國人民祖祖輩輩與大海打交道的經驗積累上。當徐市上書提到“蓬萊、方丈、瀛洲”之時,我們可以遙想當年比徐市更早的齊人,或許是在尋仙問藥的旅途中,又或許是在捕魚逐鯨的過程中,也或許是在躲避家仇國難的行程中,被意外的風暴或者海洋的暗湧,把他們送到了一個嶄新的大陸。驚險神奇的旅程加上樸素的天地鬼神思想,在齊國的官方和民間必定流傳著一個有一個類似“蓬萊、方丈、瀛洲”的傳說。

面對大海的國家和人民,必定會擁有向外探索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胸懷。當齊國一統神州之後,他的海岸線將延長至上萬千米,齊國的航海冒險精神也將傳播到神州各地。一旦新海岸的發現,齊國諸如徐市等探險人士一定會從不同的海岸和港口,從不同方向踏上征服大海的旅程。日本列島、南洋諸島,甚至美洲大陸,都將與中華文明發生第一次美妙的碰撞和交融。另一方面,齊國商業發達,當內需超額滿足而國家GDP停滯不前之時,找到新市場進行外銷是必須要走的道路。

商業逐利和資本增值的兩大本性將推動著有航海探險精神的齊國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大海航時代。

如果不是秦國而是齊國統一了中國,神州大地會是怎樣的別緻景象?


我還能想象到的景象就是提前進入了知識爆炸時代。被齊國統一後的神州,知識分子有著空前之高的地位。如果能入職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稷下學宮,那就意味著高官厚祿。《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自如淳于髡以下,皆

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如果您有本事能在稷下學宮立有一席之地,那麼“院士”的頭銜和豪華的別墅都唾手可得。稷下學宮保證各位“院士”能有尊嚴有高質量的生活,從而能安心地做學術搞研究。稷下學宮天天上演“百家講壇”,今天有人講“道家”,明天有人講“儒學”,後天有人講“陰陽”,你方唱罷我登場,每天內容都不一樣。學術熱鬧,朝堂也熱鬧。遙想齊國某天的朝會大堂,齊王提出想搞一項民生工程,讓大家議議是否可以搞以及具體的搞法。先是法家站出來發表意見,然後儒家站出來反駁法家的想法過於激進,接著墨家站出來反對儒家,說儒家的做法很鋪張浪費,再是道家代表站出來說大家的提議都是垃圾···朝廷上的爭辯之聲此起彼伏,分貝逐漸大到聽不見自己的說話聲。大家相互口沫橫飛,臉上的唾沫星子剛剛擦了不到一分鐘又得接著再擦。突然,不知道誰脫下鞋子扔到了一位儒家博士的臉上,接著廷議變成了群架。此處完全是我誇張不羈的腦洞,但齊國廷議肯定會比秦朝熱鬧。不過多種思想並存競爭,總有一種思想會成為主旋律,至少在不同的時期會有相應的某種思想會成為其領頭羊。

稷下學宮的昌盛和朝廷的熱鬧,必定引領民間知識的繁榮。齊朝人民應該會被普及義務教育,至少都能識字。國民素質普遍較高,人民都能對國家大事和當今各類學術評點一二。史載“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各地私立學堂也猶如雨後春筍班冒出來,有的教“儒家六藝”,有的教“奇門遁甲”,又有的教“孫攻墨守”,還有的教“法律道德與法制史”,更有的教“白馬非馬哲學原理”,簡稱“馬原理”···還有很多人同時報了幾個班一起學。齊朝人民不僅愛學習,更是懂禮數,女人們很淑女,男人們很儒雅,史載“猶有周公遺風,俗好儒,備於禮,故其民齪齪。”相比此時的歐洲,齊朝人民已經走進了新紀元。

文章寫道這裡,夢幻之旅也到了終點。齊國統一天下只是一場春秋大夢,而真實的歷史卻是兩千年來皆秦政也。

如果不是秦國而是齊國統一了中國,神州大地會是怎樣的別緻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