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雖不能確定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祖,但他們之間關係很密切這一點需承認,陶淵明為他的外祖父孟嘉所寫的《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中說:“(孟嘉)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第十女。”所以他的外祖是陶侃的女婿,他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兒。另外,陶淵明對陶侃的崇拜之情在他的詩中亦有體現,《命子》寫道:“在我中晉,業融長沙。桓桓長沙,伊勳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功遂辭歸,臨寵不式。孰謂斯心,而近可得。”可見在陶淵明眼裡,陶侃比桓溫、桓玄要高明得多。

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陶侃給陶淵明的影響主要在性格方面。陶侃出身貧苦,《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字士行,本都陽人也。吳平,徙家廬江之尋陽。父丹,吳陽武將軍。侃早孤貧,為縣吏。”因為出身卑微,陶侃經常受人莫落,他去看張華,張華說:“初以遠人,不甚接遇”。(《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傳》)陶侃七十多歲做了徵西大將軍,立了軍功,卻還被人笑話為“溪狗”,《世說新語·容止篇》寫道:石頭事,故朝延傾覆(指蘇峻事)。溫忠武(溫嚼)與皮文康〔皮亮〕技陶公求救,陶公雲:“肅祖〔晉明帝司馬紹)顧命不見及;且蘇峻作亂,釁由諸皮。誅其兄」弟,不足以謝天下。”於是慶在溫船後聞之,憂怖無計。別日溫勸皮見陶,皮猶豫未能往。溫曰:“溪狗我所悉,但見之,必無憂也!”皮風姿神貌,陶一見使改觀,談宴競日,愛重頓至。

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陶侃雖貧苦卻很重情義,這種人格精神對陶淵明影響很深。《世說新語·賢援篇》曰: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範迄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磐,而這馬僕甚多。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髮委地,下為二鬢,賣得數高鬥米,有斤諸屋柱,悉割半為薪,挫諸薦以為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這既嘆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己,且百里許。這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這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為美談。”侃乃返。這及洛,遂稱之於羊盹、顧榮諸人,大獲美譽。

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陶侃還是個振作有打算的人,《晉書·陶侃傳》曰:“侃在州無事,輒朝運百壁於奮外,暮運於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垠事。其勵志勤力,皆此類也。《世說新語·賢援篇》有曰: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敖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成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睛,聽事前除雪後猶溼,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後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在丁。

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世說新語》劉孝標註引《晉陽秋》有曰:侃練核庶事,勤務稼槽,且戎陳武士,皆勸厲之。有體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歡喜慰賜;若他所得,則呵辱還之。是以軍民勤於農稼,家給人足。.....侃勤而整,自強不息。從這幾個故事可以看出,陶侃有著做事幹練、勤儉節約、自強不息等好的品質。對於陶淵明來說,陶侃是自己一生的榜樣。其詩《榮木》寫到:“先歸遺訓,餘豈雲墜?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雖遙,孰敢不至?”

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再來說孟嘉,孟嘉是陶淵明的外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陶淵明寫的《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以下簡稱《傳》)對孟嘉有詳細的介紹。孟嘉的曾祖猛宗是吳司馬,孟嘉自己也是“名冠州里,聲流京師”,他更接近士族階層,文化素質更高,因此對陶淵明清高傲世的氣質的形成有著更大的影響。《傳》其中兩段寫道:太傅河南柑褒,筒穆有器識,時為豫章太守,出朝宗(皮)亮,正旦大會,少府人士,率多時彥,君在座次甚遠。褒問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雲:“在坐;君但自覓。“褒歷觀,遂指君謂亮曰:“將無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褒之得君,奇君為褒之所得,乃益器焉。

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君嘗為刺史謝永另駕,永會稽人,喪亡,君求赴義。路由永興,高陽許詢有雋才,辭榮不仕,每縱心獨往,客居縣界,嘗乘船近行,適逢君過,嘆曰:“都邑吳士,吾盡識之,獨不識此人。唯聞中外|有孟嘉者,將非是乎?然亦何由來此?使問君之從者,君坷其使曰:“本,這相過,今先赴義,尋還就君。”及歸,遂止信宿,雅相知的,有若舊交。

禧褒是當時的大政治家,許詢是社會名流,他們都猜得出孟嘉,可見孟嘉當時名氣之大,是魏晉風度的典型代表。孟嘉還有一種雍容華貴、鎮靜自若的氣質。《傳》雲:九月九日,(桓)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二甥成在座,時佐史並著戎服。有風吹君帽墮落,通目左右,及賓容勿盲,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女口廁,革命取以還之。

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這種高貴和鎮靜是魏晉風度的內涵,也是當時貴族階層所具有的生活態度和習慣,自然也影響了陶淵明。蕭統《陶淵明傳》記載:“江州刺史王宏欲識之,不能致也。”又有:“淵明常往廬山,宏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英酒具於半道慄裡之間要之。淵明有腳疾。便一門生二兒異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宏至,亦無件也。”他是清高的,但也不願得罪王宏。從他詩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神釋》)中就可以見到他的處世哲學。

他出身貧苦,卻對陶淵明有著極大的影響,深受陶淵明崇拜

孟嘉還喜歡飲酒與沉醉於大自然,這一點對陶淵明的影響更為明顯。《傳》記載孟嘉:好酣飲,逾多不亂。至子任懷得意,融然遠寄,傍若無人。(桓)溫嘗問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之:“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又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漸進自然。”“任懷得意,融然遠寄,傍若無人”與陶淵明的“試酌百清遠,重筋忽忘天。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連雨獨飲》)何其相似!其“漸進自然”也與陶淵明的“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一樣,是又何等地熱愛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