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大讯飞的过度宽容就是对科大讯飞的伤害,从科大讯飞裁员说起

经常看星空君文章的都知道,2018年这一年,星空君怼了好几次科大讯飞。为什么和科大讯飞结下梁子了?

对科大讯飞的过度宽容就是对科大讯飞的伤害,从科大讯飞裁员说起

因为看不惯科大讯飞的财报,从2017年年报,到季报、半年报,以及公司关于媒体质疑的解释,都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

除了财报,2018年的"AI同传"等事件,用模棱两可的话语误导消费者,也成了科大讯飞擅长的把戏。

财报如人品,财报上的瑕疵往往说明了企业的内在。

一、裁员30%?财报里的研发支出已经居高不下了

媒体曝出科大讯飞裁员30%,对此,董事长刘庆峰公开表示:市场不相信眼泪,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对员工的过度宽容是对员工的伤害。

我觉得刘董事长说的太对了,市场不相信眼泪,对科大讯飞的过度宽容也是对科大讯飞的伤害。

对科大讯飞的过度宽容就是对科大讯飞的伤害,从科大讯飞裁员说起

近年来,科大讯飞的无形资产增幅明显。乍一看,公司的专利和知识产权非常多,似乎软实力很强劲。

但是,实际上这些无形资产除了一少部分土地,其余的都是工资。

按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知识产权、软件都资产,工资是怎么跑到无形资产里去的?

让我们看看科大讯飞的表演。

以2017年年报为例,公司的研发支出高达1.15亿元,占营收的21.04%,这个比例可谓相当高了。是公司为了研发不惜血本吗?

仔细看看员工人数,发现了真相:2017年的年报中,研发人员高达5739人,占全部员工的66.28%。研发人员人均研发支出20万左右,研发人员的工资可以全额进入研发支出,我猜研发人员年薪20万不算高。

而科大讯飞将研发支出的一半左右进行了"资本化"。

什么是研发支出资本化?

一般而言,研发支出可以计入研发费用(原管理费用,2018年后单列),根据会计准则,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可以计入无形资产。计入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可以按年度摊销,不必当年进入成本,从而减轻利润压力。

由于准则给予了会计师很大的权限,所以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很考验会计师的良心。不少上市公司为了报表好看,就尽量做大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比如科大讯飞,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常年在50%左右。

这个比例算不算高呢?星空君认为相当高了。

举个例子,乐视网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也就50%左右。

不过,无形资产只是个"缓冲池",因为无形资产也是要摊销的,根据科大讯飞公布的摊销年限,无形资产通常在2-5年摊销完毕。

每年暴增的无形资产带来的摊销额也逐年飞涨,由于摊销额计入管理费用,导致公司的管理费用严重失控(2018年以三季报为准)。

对科大讯飞的过度宽容就是对科大讯飞的伤害,从科大讯飞裁员说起

如何解决?

2017年,讯飞接了一个大活,就是录入安徽省人员的声纹。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公司进行了大规模招聘。但是做完这些工作,就开始卸磨杀驴。

是的,市场不相信眼泪。讯飞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把研发支出降下来。也就是—裁员。

二、固定资产的超长折旧期

2018年12月底,年报日即将到来之际,永泰能源公布了会计估计调整公告。

什么是会计估计?比如公司新建了一座厂房,会计要估计厂房的使用年限,用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这个估计的过程就是会计估计。

永泰能源把厂房的使用年限调整到了多少年呢?

50年,这是我见过的最新的第一长的折旧年限。折旧年限越长,每年需要计提的折旧就越低,对利润的影响就越小。1月22日,年报还没出具的永泰能源被曝债券逾期。

星空君原来看过的第一长折旧年限的是哪家公司?

没错,正是科大讯飞,40年超长折旧期。

公司大部分固定资产都是房产,因此超长折旧期对公司的利润影响是比较大的。

三、过度依赖政府补助

在回答分析人士关于政府补助的质疑的时候,科大讯飞的解释让星空君出离愤怒。因为和AI同传事件一样,科大讯飞采用了误导的方式。

声称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很少,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事实上,政府补助是"纯利",所以应该和利润总额或者净利润进行比对,而非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对比的话,政府补助常年占比三分之一以上,属于影响非常大了。

星空君一向认为,有补助并不丢人,过度依赖才丢人。

一家号称要突破市值千亿、两千亿的企业,竟然还靠政府补助过日子,肯定是不合常理的。

也有人说,要给民族品牌足够的时间。是啊,这家和腾讯、阿里几乎同年成立的公司,在两匹马全球摧城拔寨的时候,科大讯飞还是个巨婴。

四、To C 端产品的欠缺

不合常理的不仅仅是政府补助,还有公司的产品结构。

对科大讯飞的过度宽容就是对科大讯飞的伤害,从科大讯飞裁员说起

很难想象,市值目标千亿、两千亿的企业,能让消费者看到的产品微乎其微。除了免费的讯飞输入法外,能够接触到的也就是翻译机了。

虽然这款翻译机销路非常好,但是半年销售额也不过3.3亿元左右,距离支撑起一家大公司的野心还差的太远。

正如长江商学院薛云奎所言,科大讯飞是市值上的大公司,却是财务上的小公司。薛教授认为,技术是你的,但生意却未必也是你的。看生意的关键还是要看业绩,尤其是财务业绩。战略上说得再天花乱坠,也要落实到具体的收入和利润上来。不赚钱的生意肯定不是好生意,最多只能算是做公益。

星空君对讯飞的产品线也是存疑心的,A股公司中,市值千亿左右的,无不有面向大众的拳头产品。要么是银行、能源和汽车,要么是家电、医药和超市。这个市值的上市公司,产品必然是家喻户晓的。

科大讯飞呢?

公司从事的所谓开放平台、智慧城市、教育领域等业务,主要以To B为主,并没有非常普遍的To C用户群体。闭门造车一年推出的翻译机系列,标价2999元,有望卖个爆款,但是竞争对手并不弱,价格战异常惨烈,配备了国产和微软双引擎的魔芋翻译机价格只有其十分之一。

五、隐忧初现

在资本的推动下,科大讯飞迅速的增长,但是从财报上看,增长的后劲非常不足。近年来的扣非净利润逐步下滑,2018年三季报中,剔除政府补助后的净利润仅有7000多万。

同时,由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并不太乐观,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开始逐步提高。

对科大讯飞的过度宽容就是对科大讯飞的伤害,从科大讯飞裁员说起

近年来资金成本一路攀升,截止2018年三季报,公司的财务费用已经从负数(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快速转变为正数(利息支出大于利息收入)。

这标志着公司的经营出现了质的变化。

六、2018年的年报数据恐怕不乐观

从2018年三季报数据看,公司扣非净利润并不好看,随着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的重负,公司2018年的整体业绩恐怕不太乐观,这也是公司裁员的主要原因。

尽管公司高管集体增持股份,但合计一千多万元的增持,更像是做做样子。

年报季即将到来,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