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泰、拿破崙、戴高樂等人都推崇備至的“聖女”貞德

人們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常常會走向極端,甚至褒貶迥異。在西歐歷史上,就曾有過這樣一個人,她出身貧寒,卻在國家瀕亡之際挺身而出,力抗外敵;生前她被本國出賣,以“女巫”的罪名被施以火刑,但死後卻又被教廷封為“聖女”而成為民族的精神圖騰,以致伏爾泰、拿破崙、戴高樂等人都對她推崇備至。她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貞德。

伏爾泰、拿破崙、戴高樂等人都推崇備至的“聖女”貞德

1412年1月的一個寒冷的夜晚,在法國香檳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裡,貞德誕生了。此時的法國正沉浸在百年戰爭的陰霾之中,此前簽訂的停戰協定早已淪為“一紙空文”,對岸的英國蠢蠢欲動,而法王查理六世既無力平息各地貴族之間的紛爭,更無力應對與英國之間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人們為此憂心忡忡。果然,就在三年之後,英國人還是來了。

初登王位的亨利五世急於建功立業,在即位兩年後就發動了阿金庫爾戰役,並且毫無懸念地取得了勝利。此後英軍長驅直入,法軍節節敗退,並於1420年在英軍承諾保證查理六世王位的前提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特魯瓦條約》。條約使得法國成為“英法聯合王國”下的一部分,三分之一的領土被英國控制,承認英王繼承法國王位的權利。英王亨利五世比法王查理六世幾乎年輕了近20歲,原本以為在後者謝世後可以堂而皇之地憑藉此條約合法且兵不血刃地“入主法蘭西”。但就在條約簽訂兩年後的1422年,正值壯年的亨利五世突然過世,而法王查理六世也在數月之後殯天。英、法兩國分別由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即位,雙方就條約的效力問題爭執不下,最終只得兵戎相見。

1428年,英軍攜手親英的勃艮第公爵包圍奧爾良,企圖一舉徹底擊垮法國。英軍的猛烈進攻、接連的失敗和內部供應的匱乏,使法軍離心離德,無心戀戰。就在這即將亡國的時刻,貞德出現了。1429年,17歲的貞德求見查理七世,表示自己受到天使的呼召,要為法蘭西趕跑英國人!查理七世自然十分高興,然而一個柔弱女孩兒,真的能給脆弱的法軍帶來多大的幫助呢?查理七世不敢抱太多幻想,但也不好斷然拒絕,僅僅授予貞德一個“戰爭總指揮”的虛銜作為回應。但貞德卻鬥志滿滿,穿上甲冑的她異常威武,命令手下做了一面軍旗,並告訴將士們“她是天使派來拯救法蘭西的,最終勝利的必定是法蘭西”,試圖以此鼓舞軍心。就這樣,她率領著僅有的幾千名軍士出發了。奇蹟出現了,在奧爾良戰役中,法軍竟然意外取得了勝利。

伏爾泰、拿破崙、戴高樂等人都推崇備至的“聖女”貞德

同年,查理七世正式加冕,並命令貞德繼續率領法軍與英軍交戰。但不幸的是,在1430年的一次戰鬥中,疲憊不堪的貞德意外從馬上摔了下來,被英軍俘虜。按照當時的慣例,只要本方願意繳納贖金是可以將俘虜贖回的。然而已經加冕的查理七世,一方面感覺在貞德身上可供利用的價值業已被榨乾,另一方面,他漸漸感到,貞德在法國的威望愈隆,這難免對他形成威脅,而此刻英軍將其俘虜,恰是將其除去的良機。於是,法國拒絕向英方繳納贖金。結果,英軍以貞德偽造神蹟和違反宗教倫理為名,認定她為宣揚異端的女巫。1431年5月30日,英軍殘忍地將其燒死,並將骨灰投入河中。這一年貞德才19歲。

貞德的犧牲,帶給法國軍民極大的悲痛,但也帶給了法國軍民繼續抗敵的勇氣。貞德在行刑場留下的那句遺言——“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令法國軍民振奮不已,法國軍民紛紛繼承貞德的事業,同仇敵愾,奮力對英軍發起反擊。感到民心大變的勃艮第公爵也臨陣倒戈,加入了反擊英軍的陣營。終於,在貞德犧牲22年後的1453年,法國取得了這場歷時116年的大戰的最終勝利。而在3年後的1456年,貞德被重新判決為烈女,從而洗清了女巫的汙名。1920年,教皇本篤十五世宣佈將貞德封聖,改稱“聖女貞德”。這時距其被處死已經過去將近500年。

伏爾泰、拿破崙、戴高樂等人都推崇備至的“聖女”貞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