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架怎麼辦?家長干預未必正確,有時“置之不顧”反而更好

在家長的眼中,孩子永遠是自己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很多年輕夫妻也有這樣一個體會: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時刻牽動著自己的內心。不管身處任何公共場合,自己的視線都不能有一秒離開自己的孩子,生怕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就遇到什麼突發情況,或者遇到什麼委屈。

孩子慢慢長大,開始結交身邊的朋友,隨後走進校園開始集體生活。這個時候家長最擔心的並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孩子的安全問題,因為這時候孩子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長們的視線。而學校和集體生活就像是社會的一個小縮影,孩子在這樣的集體中不能時刻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護,同齡人相處時也難免會有一些摩擦甚至爭吵和打架。

孩子打架怎麼辦?家長干預未必正確,有時“置之不顧”反而更好

孩子之間打架,家長立馬乾預未必正確

曾經有個幼師跟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她們班上有兩個關係很好的孩子,一天課外活動時,其中一個孩子因為失誤不小心絆倒了另外一個孩子,導致兩人扭打在一起。孩子的家長知道後迅速干預,馬上批評指責了不小心犯錯的孩子和家長。隨後這一對好朋友便再也沒有一起玩耍過,這份友情也不復存在。

孩子與孩子之間有著屬於自己的交際觀和世界觀,而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些磕磕碰碰很正常。孩子之間發生爭吵非常正常,但是孩子之間有著屬於自己的“江湖條約”和處理方式。可能一個零食、一句道歉、一個舉動就能讓對方原諒自己、重新和好。而且彼此之間的友情可能因為一些小的摩擦得到昇華,從此關係更加緊密。

有些父母選擇馬上進行干預,用成年人的方法進行解決,或者用強硬的態度非要分個對錯。這種做法會使孩子之間的小小矛盾馬上升級,隨之而來的就是家長的互相厭惡,甚至升級為家長之間的爭吵,而孩子之間的那份友誼和默契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孩子打架怎麼辦?家長干預未必正確,有時“置之不顧”反而更好

家長學會“置之不顧”,有時對孩子更好

在孩子發生打架行為之後,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孩子有沒有受傷,如果有必要,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和治療。隨後家長應該詢問孩子具體的經過和原因,如果只是朋友之間的小摩擦和打鬧,那麼大可放心。同時對於孩子的遭遇,家長也可以出謀劃策,為孩子尋找更適合他們的處理方法,比如鼓勵孩子道歉、鼓勵孩子接受對方的道歉。

如果家長目睹了孩子的打架行為,同時孩子沒有明顯受傷,那麼家也可可置之不顧。孩子之間自然有屬於自己的解決辦法,可能第二天兩人再見面的時候又成為了手牽手的好朋友,甚至還會拿出自己最喜歡的零食和玩具招待對方。

如果孩子遭遇了不公,或者對方有意欺負自己的孩子而且行為惡劣,這種情況下家長才應該及時干預。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應對方法,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孩子成長有著自己的規律,過多幹預並非是最正確的做法。

孩子打架怎麼辦?家長干預未必正確,有時“置之不顧”反而更好

適當的挫折和爭吵,可以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就好比是一棵小苗長大的過程。家長給與陽光雨露和一定的養分是應該的,但是也要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和爭吵。溫室裡的花朵雖然好看,但是弱不禁風,只有經歷過風雨的樹苗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懷和愛護可以理解,但是過多的干預有時候會阻礙孩子的成長和發育。孩子打架是所有家長最頭疼的問題之一,也是家長最害怕看見的情況之一。讓孩子遭受一些小小的委屈和挫折,給他們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和自由,試著讓他們用自己的“江湖規矩”去處理人際關係,這對他們或許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