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新的潮流-眾籌模式?

眾籌模式在2014年的時候異軍突起,成為了互聯網金融非常流行的模式,時至今日,眾籌模式依然很火熱。

眾籌就是大眾籌資或者群眾募資,一般是指項目發起人藉助互聯網虛擬平臺作為中間,將自己具有創意性的文字、圖片、音頻、產品等犯案介紹給眾多的潛在投資人(在這個語境下,投資人的定義很廣泛),在經過投資人的篩選、評估、認可之後能得到募集的資金,這種依靠大眾力量的融資模式就是眾籌的基本含義。

一股新的潮流-眾籌模式?

我們會發現,眾籌現在廣泛地被用於科技、互聯網等項目中,但是很多眾籌項目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眾籌,這裡我們需要了解幾個點。

首先,眾籌和捐款有很大的區別。相信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因為我們在網上經常看到“眾籌”的字眼,內容就是希望大家能夠集資幫忙幫他達成某種願望,甚至最近還有一個“撞車致四死眾籌喪葬費”的離奇項目。這其實並不能算是眾籌。

眾籌和捐款最大的不同在於眾籌是有回報預期的,我們參與一個眾籌項目不是發自善心,而是為了獲得切實的收益。因此眾籌項目最終必須能夠兌現承諾,向參與眾籌的人交付應得的內容。

其次,眾籌項目的本質是向有創意沒資金的項目發起者提供資金支持,項目發起者是真的需要資金來完成他們認為可行的項目。

但在國內,眾籌往往被當成宣傳推廣的一種形式,那些不差錢的超級巨頭也來搞眾籌,其實是在消費眾籌的概念,這也是眾籌在國內名聲不好的一個原因。

最後,眾籌必須是要有能夠約束項目發起人的平臺最為支撐的,像國外的Kickstarter這樣的眾籌平臺來確保項目能夠按期如約交付。所以網上那些在微博上隨便發一條眾籌信息然後到處轉發的項目,也完全不能稱得上是眾籌,更沒有可信性可言。

一股新的潮流-眾籌模式?

在國內眾籌的名聲不好除了以上這些壓根就不能算是眾籌的項目打折眾籌的旗號,在網上消費中國網民的信任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無視眾籌是否達成強行上馬。

可能很多用戶不清楚,眾籌項目是需要設定一個眾籌目標的,如果目標在一定期限內沒有達成,那麼就屬於項目失敗,不能再推進下去了。而這個目標也非常直觀,就是在一定時間能能否籌到設定的金額。

但是一些眾籌項目自知很難達成目標,因此故意將目標設定得很低,這時候用戶就需要留一個心眼了,看看這個項目的規模和這個眾籌目標是否匹配。比如有人要眾籌做一款3D開放世界遊戲,眾籌目標設定在10萬元,那就肯定有問題,因為沒人能夠花10萬元就打造出一款這樣的遊戲出來。

一股新的潮流-眾籌模式?

總的來說,眾籌的正面意義遠遠大於負面,只是目前我們的市場上充斥了太多掛羊頭賣狗肉的項目,使得眾籌被汙名化。大家還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眾籌鑑別能力,不靠譜的項目就不要貪便宜去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