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一种是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种是它在顺德修文物”

前几天,网络上关于文物修复引发了一场争论,导火线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双塔修复,有网友吐槽,这是把古建筑修复成了爱马仕款呀~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图片一出,网友们大呼“太丑了!”“美颜成爱马仕”纷纷表示不接受。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远而悠长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然而时间的印记,岁月的腐蚀,沧桑的经历让它不复往昔的风采,“修旧如旧”能还它本来的容颜,再现它往昔的风采和神韵。

梁思成先生认为,建筑遗产的认识和整修要像“金石书画那样的艺术品”而看待“古建筑”要“像尊重殷周铜器上的一片绿锈或者唐宋书画上的苍黯的斑渍那样去欣赏大自然在一些殿阁楼台上留下的烙印”。

对历史建筑的整修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故”就是要研究原本的状态,不光是做成旧的样子,并且更要强调一个“真”字,才符合科学性和原真性。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西班牙一名手工课女教师试图独立复原这座16世纪的木制雕像,结果将圣像变成一个粉红脸的塑料玩具。报道称,这名女教师未受过专业教育,只是应神职人员要求修复雕像。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四川资阳市、广安市等地石刻造像遭“野蛮重绘”事件

栖身石窟近千年的唐宋精美石刻造像,如今被浓妆艳抹、披红挂绿。

文物,就该有文物的样子。

《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采访的故宫匠人王武胜所说:“修复不是搞创作,为的是重现原貌的美好,最避讳的就是创造性修复”。

而想要保持的原状,就是文物最该有的样子。《文物保护法》规定,修缮文物不应改变原状,石窟修缮也要控制色彩。文物修复要本着“最少干预”的原则,修旧如旧,修旧如故,让文物回到原状。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马丁内斯创作的原图(左)年久失修的壁画(中)

及其被八旬老太“修复”后的样子(右)

现有古建筑修缮工人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足1/10,修缮队伍技术水平普遍下滑。由于修缮队伍缺乏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施工操作中表现出种种不规范,不但与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应有质量相差甚远,而且使传统营造技艺传承难以为继。

古建翻修主要的问题,就是大的原则应该怎么定。首先,古建的原样保护是第一位的,不能随便翻新,特别是遗产性的古建筑,最重要的是保持原来的风貌,不仅是外观上,里面的格局也要保持。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翻修起来特别困难,不注意这些,就容易引起争议。

古建筑收藏


早在十多年前开始,古建筑收藏拍卖就活跃于坊间,有的拆除后移到外地重建,有的则仅仅收藏了构件。前几年,佛山就有一位老板花数千万元从江西买下四栋徽派古建筑,打算耗资亿元在佛山复建。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古宅拍卖一直呼之欲出,却又未成气候。

2004年,扬州拍卖“小盘谷”古宅10年经营权和“汪鲁门”古宅15年经营权,首拍流标。

2005年春,号称“全国古宅拍卖第一家”的苏州“葑湄草堂”本拟以56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结果应者寥寥,最终流拍;

2005年底,位于常熟、拟以300万元人民币起拍的“翁同龢故居小南园”同样没有如期拍卖;

2006年8月,苏州最大的单体民国建筑朱家园别墅以参考价16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流拍;

2008年6月,位于苏州东山、起拍价分别拟定为350万和200万的崇本堂和同德堂同样惨遭流拍的命运。

2009年7月,古宅拍卖迎来破冰一槌,有“姑苏城外第一宅”之称的山塘雕花楼以起拍价2900万元的价格被苏州一家民企拍得,但业内人士多表示成交价远低于估价;

2016年8月,作为苏州有“身份证”的私家园林——“绣园”被一位外地买家以6525万元成功拍得。古建筑拍卖似乎渐有起色。

2017年8月,安徽黄山歙县发出公告,将要拍卖明代徽派古建筑“王氏宗祠”,引发争议,终在9月8日被叫停。古建筑拍卖之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奇葩修复师将古建筑整成爱马仕款,忍不了……


著名影星成龙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收藏古建筑,2013年,成龙将四栋徽派老建筑捐给新加坡引起的轩然大波。当年,在多方寻找、没有适当建设场地的情况下,成龙将他收藏的两栋古民居、一座凉亭、一座古戏台共四栋古建筑,捐给了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由此引发更多的国人,迫切希望成龙收藏的这些民族瑰宝能够留在国内。

据悉,这四栋古民居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中一栋是明代末期建筑,两栋是清早期建筑,还有一栋是清末建筑。小的近百平方米,大的一栋有400平多方米。虽然形制不一,但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幸运的是就在去年年初,成龙国际集团宣布,成龙所属的四栋徽派古民居正式向移交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此举标志着成龙收藏的古民居回归安徽。

与修复文物相比,文物的保护与监管力度更重要,有投入、有管理、有责任,完善对“田野文物”的保护这一薄弱环节。更要紧的是要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宣传,培养人们对待文物的正确心态、对文物的审美、对历史的敬畏,让人人都成为文物的保护者。

失去的不会再来,不能让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文物,毁在一次又一次的“野蛮修复”中。刹住“野蛮修复”文物的不正之风,才能让文物真正重焕生机与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