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聊齋故事14.1——種梨

《種梨》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該文講述了一個賣梨鄉人,遇到了求乞的道人,吝嗇的不肯捨棄一個梨子,不近人情。結果道人略施薄技,使用幻術,當著鄉人的面,將梨子與車子變成了一株梨樹,從發芽到結果,極盡幻術的妙致。全文短小精悍,生動活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情大於天,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時來運轉,自己也會身處逆境的。

古文聊齋故事14.1——種梨

有鄉人貨梨於市,頗甘芳,價騰貴。有道士破巾絮衣,丐於車前。 鄉人咄之,亦不去;鄉人怒,加以叱罵。道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於居士亦無大損,何怒為?”觀者勸置劣者一枚令去,鄉人執不肯。肆中傭保者,見喋聒不堪,遂出錢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謝。謂眾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請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種。”於是掬梨大啖,且盡,把核於手,解肩上鑱,坎地深數寸,納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湯沃灌。好事者於臨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處。萬目攢視,見有勾萌出,漸大;俄成樹,枝葉扶蘇;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累累滿樹。道士乃即樹頭摘賜觀者,頃刻向盡。已,乃以鑱伐樹,丁丁良久,方斷;帶葉荷肩頭,從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時,鄉人亦雜眾中,引 領注目,竟忘其業。道士既去,始顧車中,則梨已空矣。方悟適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細視車上一靶亡,是新鑿斷者。心大憤恨。急跡之。轉過牆隅,則斷靶棄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異史氏曰:“鄉人憒憒,憨狀可掬,其見笑於市人,有以哉。每見鄉中稱素封者,良朋乞米,則怫然,且計曰:‘是數日之資也。’ 或勸濟一危難,飯一煢獨,則又忿然,又計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甚而父子兄弟,較盡錙銖。及至淫博迷心,則傾囊不吝;刀鋸臨頸,則贖命不遑。諸如此類,正不勝道,蠢爾鄉人,又何足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