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作為一箇中華兒女,人生沒有考過一次試,都不好意思叫自己龍的傳人。這個傳統,從我們老祖宗時期就有了。古代科舉每三年一次,而考中狀元者更是寥寥無幾,每一次考試只有一個狀元,還是皇帝欽點的。文天祥、柳公權、楊慎、張孝祥,都是著名的狀元。而蘇軾、陸游則是榜眼,還不是狀元,而陸游最終得罪了秦檜甚至被剝奪了功名,可見古代科舉的殘酷性。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科舉考試圖

我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延續到清朝末年,前後跨度近1300餘年。在這1000多年時間裡,進行過幾千幾萬場考試的華夏大地上,產生過700多個狀元,但今天有據可查的僅357名,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大數據統計顯示,這些處於科舉食物鏈頂端的狀元們,其實在地域分佈上,也相當有意思。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中國曆代科舉狀元分佈(可查數據為357名)

圖中紅色為冠軍,可見宋以前河南第一,宋以後江蘇浙江第一

唐朝狀元河南最多,河北第二

五代狀元山東最多

北宋狀元河南最多,山東第二

南宋狀元浙江福建最多

遼金狀元河北最多

元朝狀元山西最多

明朝狀元浙江最多,江蘇第二

清朝狀元江蘇最多,浙江第二

狀元總數江蘇第一,60人,佔全中國六分之一。

一般來說,文化的繁榮程度跟經濟、教育,和是不是政治中心有著最直接的關係。比如孔孟之鄉山東,文化底蘊深厚,教育發達,人才輩出,除了北方局面過於混亂的南宋時期,山東省是幾千年如一日,保持著歷朝歷代出狀元的優良傳統的。狀元數量,全國第五。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科舉揭榜

再比如得益於海上絲綢之路,經濟發展帶動教育事業迅猛發展的福建省,狀元數量,全國第四。

還有河南,除了歷來被視為政治中心,中原文化核心,北宋時期更是經濟、文化同步發展,相當具有國際大都市的氣質了。狀元數量也是高居全國第三。

排名前兩位的江浙,更不用說,魚米之鄉,經濟發達,江南人傑地靈,才子佳人無數,教育氛圍濃厚。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江南水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狀元數量最多的省份,江蘇,可以說是狀元之鄉擔當。光是清朝時期,全國一共出過79名狀元,其中江蘇就佔了27名,也就是說,清朝大約每2個半狀元中,就有一個來自江蘇。而江蘇省誕生的狀元之中,大多又來自蘇州。彷彿整個城市都變得高大了起來。

一直到近現代,江蘇省人才輩出也是全國知名。據2015年的統計顯示,江蘇省光是兩院院士數量,60年來一直盤踞全國榜首。江蘇為什麼出狀元多人才?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狀元及第

答案很簡單,因為人家,愛學習。江蘇的“愛學習”風氣,從東西晉時期就打下了基礎。西晉末年北方戰亂導致大量中原人口遷往長江中下游,大批北方士族,朝廷官員也隨之退隱江浙一帶。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家族們,逐漸給這片土地注入讀書人氣質,算是埋下了一顆文化的種子。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南宋都城臨安城

這顆種子隨著時間生根發芽,終於在唐代結出果實。晚唐時期,蘇州城內,最有名望的當屬歸家。全家學霸,全家當官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個問題,可能歸家最有資格來回答。

歸家的第一個狀元是歸仁紹,在唐懿宗鹹通十年(869)高中,隨後進入仕途。但從歸仁紹的前兩輩起,歸家就有人在中央擔任要職了。歸仁紹的祖父歸登,曾任唐德宗時期任工部尚書,其父親歸融也曾官至兵部尚書。

歸仁紹之後,歸家的學霸基因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歸仁紹狀元及第5年後,他的弟弟歸仁澤又緊接著把狀元頭銜捧回了家。歸仁紹的大哥二哥其實也先後中過進士,只是跟狀元弟弟們比起來,就顯得稍微不那麼引人注目了。不知道這家人吃飯的時候都討論什麼,感覺是普通人很難接話的那種。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古代讀書圖

如果說自己中了狀元不算什麼,能把後代也培養成狀元,那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相當成功了。18年後,歸仁澤的兒子歸黯繼續考中狀元。再一個9年,歸仁紹大兒子歸佾,小兒子歸系也在相隔5年前後高中狀元。可能當年的江浙閨秀名媛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嫁入歸家。

可惜的是,放在任何和平時期,都有可能成為殿堂級治國功勳的歸家家族,歷史卻沒有過多記載。那是在飄搖動盪的唐朝晚期,再根深蒂固的名門望族,也逃不過家國覆滅的命運,歸家也就隨之flop了。

歸家的衰敗,跟著迎來江蘇省狀元大爆發。

唐朝以後,經濟中心從北向南遷移,文化中心與人才中心也隨之向南推移。在農業經濟的時代,人們除了耕種土地外,讀書成為另一種謀生手段,畢竟種糧沒錢,經商沒地位。

特別是宋朝時期文人雅士們帶起來的文藝圈氛圍,讓全國老少爺兒們恨不得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人間“真理”刻在自己腦門上。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書中自有大世界

明清時期是江蘇省狀元數量的井噴時期,特別是南明以後,南方逐漸形成以江浙為核心的較為獨立的穩定的經濟區,文化教育事業隨之發展。這以後的江蘇,不但有連中三元的大學霸,還有祖孫,叔侄連中狀元的例子。

被稱為“吳中第一人”的錢棨,在清乾隆年間參加科舉考試,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接連奪得第一,連中三元。乾隆帝一高興,還特地為其寫了三元詩:“龍虎傳臚唱,太和曉日暾,國朝經百載,春榜得三元。文運風雲壯,清時禮樂藩。載諮申四義,敷奏近千言……”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蘇州圖書館旁的錢棨像

還有江蘇祖孫狀元陸肯堂和他的七世孫,康熙年間陸肯堂高中狀元入仕途,同治年間,其七世孫陸潤庠也走上了自己狀元道路。以及晚清著名政治家翁同龢和他的侄子翁曾源,同樣是江蘇籍狀元。

最有名的“四朝元老”潘世恩,25歲時中了狀元,為官五十多年,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皇帝,官至宰相級。以及身體力行實業救國的清末狀元張謇。

中國曆代狀元籍貫統計,江蘇狀元人數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幾?

潘世恩像

也許是這樣崇文重教的傳統延續到了近現代,中國能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江蘇省貢獻的人才量也不可忽視。

到了現代,且不說李政道、朱棣文、貝聿銘、錢偉長等科研大師級人物全是江蘇籍,還有著名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前幾年被刷過屏的,最年輕中國籍哈佛教授莊小威,被譽為“中國血小板之父”的阮長耿等,竟然清一色全是江蘇人。

可以說,從1000多年前開始,江蘇的文化教育水平就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了。從一個常年遭受黃淮兩河氾濫影響的下游平原,逆襲成延續千年的文化重鎮,江蘇都這麼努力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