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豆子、鸡蛋”宋朝新年要这些做什么?

“蛇、豆子、鸡蛋”宋朝新年要这些做什么?

北宋开封,正月初一,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一个中年男子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披上棉袄,套上棉裤,穿上鞋子,来不及洗漱就提着灯笼走出家门,腋下夹着一个包裹。

他在门外找到一小块空地,放下灯笼,从包裹里取出一把铁铲,开始刨坑。就着昏黄的灯光,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地上摊开的包裹里面还有三样东西:

一条蛇、一把豆子、一颗鸡蛋。

坑刨好了,他把蛇、豆子和鸡蛋都扔了进去,填上土,踩结实,嘴里嘟嘟囔囔念叨几句,转身回家。咦,他干嘛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大伙别急,继续跟着他,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个中年男子回到家,洗把脸,漱漱口,喝杯热茶,又翻出一捆柳树枝,和一根鸭蛋粗细的桃树枝。

他把柳枝解开,先拿一根插到门环上,又拿几根插到窗棂上。他家有四扇窗,插了四根柳枝;还有两扇门,每扇门上也各插了一根。然后他又拿起那根桃树枝,一劈两半,都削成上宽下窄的楔子,七八寸长,削得尖尖的,刮得光光的,提起毛笔,在一只楔子上写了“神荼”两个字,另一只楔子上写了“郁垒”两个字。他把这两只桃木楔分别插到大门两边的空地上,拎起锤子,啪,啪,啪,啪,全钉到泥土里,只留桃木楔的上半截在外面。

当他忙完这些的时候,天已经快要亮了。他赶紧把老婆喊起来,帮他熬浆糊,贴年画。两口子把门神贴到门上,把春联贴到门框上,最后又取出一块长方形的桃木薄板,在上面写了“顺天行化”四个字,钉在了大门的门楣上。中年男子放下钉桃板的锤子,看看门外填平的那个小土坑,看看门口两边露出半截的桃木楔,看看窗户上斜插的那些柳树枝,看看大门上新贴的门神和新钉的桃板,长出一口气,满意地笑了。

OK,让这个男子歇一会儿,我来给大伙解释一下他刚才究竟在做什么。贴门神,贴春联,不必解释。即使到了现在的大年初一,很多朋友仍然会这么做。可是我们绝对不会疯到在门外挖坑,往坑里埋蛇,对不对?

其实这个宋朝人埋的不是蛇,是用面团捏的假蛇。他埋的鸡蛋倒是真鸡蛋,豆子也是真豆子,只不过,都是煮熟的。他把这些东西埋起来的时候,口中念叨的是这么几句话:

蛇行则病行,黑豆生则病行,鸡子生则病行。意思是“等这条假蛇从土里爬出来的那一天,等这把豆子从地里长出来的那一天,等这颗鸡蛋孵出小鸡的那一天,我们全家才会生病。”要知道,那蛇可是假蛇,那豆子可是熟豆,那鸡蛋可是熟鸡蛋。假蛇会爬吗?不会。熟豆能长吗?不会。熟鸡蛋能孵出小鸡吗?不会。当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的时候才会生病,意思就是一年到头永远不会生病。

这就是宋朝人在大年初一那天进行的祷告和祝福,方法非常奇特,过程相当好玩。这样做,是为了祛病。往门窗上插柳枝,在大门口钉桃木,以及贴门神什么的,则是为了驱鬼。在中国道教文化和传统巫术当中,柳枝和桃木都是可以打鬼的,这也是为什么“茅山道士要用桃木剑对付鬼怪和僵尸”。一左一右钉在大门口的那对桃木楔,就是传说中的“桃符”。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其实就是这种桃木楔,上面通常各写“神荼”和“郁垒”,那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擅长捉鬼的一对半神兄弟。很多学者不懂宋朝风俗,将桃符理解成春联,还堂而皇之地将这种错误理解写在国文教材里,真是误人不浅。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怎么知道桃符不是贴在门上的春联,而是钉在地上的桃木橛子呢?”我有两个凭据。

第一,北宋书籍《岁时杂记》有载:“今人以桃符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左书神荼,右书郁垒,岁旦插于门左右而钉之。”翻译一下就是:现代人(指宋朝人)制作桃符,宽一寸,长七八寸,纵剖两半,左写神荼,右写郁垒,正月初一那天,分别钉在大门左右。

第二,苏东坡写过一篇寓言,名《桃符艾人语》,全文甚短,抄录如下:

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尔何草芥,而辄居吾上?”艾人俯谓桃符曰:“尔已半截入土,安敢更与吾较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旁笑而解之,曰:“尔辈方且傍人门户,更争闲气耶!”“艾人”是用艾草捆扎的假人,五月端午那天插到门上,用来祛病辟邪。艾人在上面,桃符在下面,它们吵了起来。桃符抬头看着艾人骂道:“你这个草扎的贱货,凭什么在我头上?”艾人低头看看桃符,说:“你这个半截入土的老不死,怎么敢跟我争高下?”门神见它们吵得厉害,在旁边劝解道:“你们不都是傍人门户吗?地位都差不多,何必争这种闲气!”你看,桃符在下,且“半截入土”,宋朝桃符的形制跃然纸上,怎么可能会是贴在门上的春联呢?

搞清楚了桃符,再看看宋朝的春联。

宋朝春联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纸质的,一种是木质的。木质的春联也用桃木来做,两块长长的桃木板,刮光,在上面写字或者刻字,一左一右钉在门框上,第二年春节再取下来,钉上新的。咱们中国的老传统,春联都有横批,横批要贴在门楣上。现在贴春联,横批都是四个字,或“春光满院”,或“春回大地”,或“吉祥如意”,或“万事如意”,内容五花八门,反正都是吉祥话。宋朝的横批当然也是四个字,但内容却是千篇一律:顺天行化。顺天,意思是顺应上天,不跟老天爷闹别扭。行化,意思是行事地道,符合教化。“顺天行化”这四个字,表达了宋朝人对上天的敬畏和对自己的承诺,希望上天见到这个横批,一年到头不找麻烦,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不给人间降瘟疫。这个横批,在宋朝叫“天行帖儿”,又叫“天行帖子”,它是宋朝春联的一大特色,现在早已失传。

春联要贴在门框和门楣上,门神则贴在门扇正中间,宋朝的门神长什么样子呢?

宋朝门神以武将居多,例如秦琼、敬德、关羽、张飞、卫青、马援……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声威赫赫的名将,统统被雕版印刷,制成门神,贴到大门上。据岳飞的孙子岳珂介绍,在宋孝宗为死去的岳飞平反昭雪以后,岳飞也成了南宋民间最流行的门神之一。

还有一种门神,画的是钟馗的肖像。钟馗是一名法力高强的神仙,传说成神之前是唐朝书生,因为奸臣当道,考进士时金榜落第,一怒之下撞死在金殿上,然后就被封为神仙,负责斩妖除魔,其法力要远远超过那些历史上的武将。所以宋朝人也把钟馗做成了年画,甚至还把钟馗的妹妹画到了年画里,俗称“钟馗小妹”。钟馗小妹名叫钟花,死后也成了神仙。钟馗擅长捉鬼,钟花则喜欢吃鬼,将小鬼当零食,一天能吃几十只,把她的画像贴到门上,自然也能挡住邪祟:小鬼想进门害人,刚走到大门口,抬头瞧见钟馗小妹,唉呀妈呀,这个煞神怎么在这儿?千万别被她一口吃了,赶紧逃吧!

“蛇、豆子、鸡蛋”宋朝新年要这些做什么?

无论是武将门神,还是钟馗兄妹,都属于防御型的,寓意都是驱鬼避邪,保护人类。宋朝还有一种门神,不为防御,只为讨个好意头,例如宋人笔记中常常提到的“财门钝驴”和“回头鹿马”,就属于这种。财门钝驴是一头驮着两大筐干柴的胖驴。因为胖,所以迟钝,故名“钝驴”。又因为这头钝驴驮着干柴,“柴”与“财”谐音,故名“财门钝驴”。过年的时候在大门上贴一张财门钝驴,寓意来年发大财。回头鹿马是一只扭头回望的鹿。“鹿”与“禄”谐音,把这只鹿贴到大门上,寓意禄神照命,孩子长大能做官。时至今日,财门钝驴和回头鹿马均已失传,我们现代人更喜欢那种画着胖娃娃抱金鱼的年画,寓意年年有余。画虽不同,讨取吉利的意图跟宋朝是一样的。咱们现代人贴春联贴门神,要么在腊月二十九,要么在腊月三十,近年来还能见到一些急性子的朋友,在腊月二十八之前就把门神给贴上了。据某些命理大师讲,贴门神也是要讲究好日子和好时辰的,五行缺水的人应该选择水日,五行喜火的人应该选择火日。如今还有人将贴门神的时间跟星座挂上钩,白羊座适合什么时辰,射手座适合什么时辰,都有一番学问。估计再过几年,兴许会有人一入腊月就开始贴门神,不为别的,就为迎合自己的八字和星座。宋朝人并非不信命,事实上,宋朝是八字推命刚刚盛行的朝代(此前的朝代只流行六字推命,即只用年月日排盘,不考虑时辰),痴迷此道的士大夫多如过江之鲫,如范仲淹、欧阳修、沈括、王安石等学问渊博之士,都对推命之学深信不疑。不过当时还没有发展到把门神跟命相扯到一处,无论水命人还是火命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大年初一那天早晨更换门神。

“蛇、豆子、鸡蛋”宋朝新年要这些做什么?

门神之所以诞生,最初是为了驱鬼,不让各种神怪闯进家门。所谓“各种神怪”,不仅仅限于恶鬼,也包括家中的百神,甚至还包括祖先的鬼魂。如果像我们现在这样,春节之前就贴上门神,恶鬼进不来了,祖先也进不来了。您把祖先挡在门外,除夕祭祖不等于白祭了吗?供桌上摆满了香烛、春盘和馎饦,就为了让祖先享用,祖先正要进门,却被秦琼、敬德、神荼、郁垒以及捉鬼的钟馗和吃鬼的钟馗小妹吓得连连倒退,扭头就跑,这不等于捉弄祖先吗?

宋朝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选在大年初一贴门神,那时候祖先已经享完了供享,赶紧把门神贴上,挡住外面的恶鬼。当然,祖先的鬼魂未必存在,可是既然我们郑重其事地祭祀,就应该做到“祭神如神在”。从这一点上说,宋朝人比我们懂“规矩”。

(李开周:宋代风俗史人气作家,著有《食在宋朝》《千年楼市》《在宋朝过的那些年》等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