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新:《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后记

《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的写作,参考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四大名著导读丛书》。那套丛书一共四本,由我主编,主要作者除我之外,还有鲁小俊、王同舟、乐云、余来明。现在他们四位都已在学界崭露头角,而当年正在武汉大学攻读学位。之所以带着他们写一套导读的书,一方面这是一个教学的过程,可以把我的研究心得系统地传授给门下,另一方面,教学相长,他们的一些见解也让我受到启发。

《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的写作,在两个技术性的问题上花了不少气力。其一,每一辑均为十篇短文,在这样一个布局下如何做到点面兼顾,既让每一篇都可以独立阅读,而各篇合起来又能大体展现一部名著的整体风貌?比如,《三国志演义》包含了“历史的三国”、“民间的三国”和“掌故的三国”,如果是专著或论文的话,不妨依次写来。而《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的各篇却是相互独立的单篇文章,如何处理才不留下遗憾?我的做法是这样的:第一篇《引言》总括全书,力求写得简明扼要。后面九篇中,《“雄才大略”的“奸雄”》、《是道德,更是权谋》、《君子之仕行其义也》围绕“历史的三国”展开;“掌故的三国”为最后一篇;其他各篇则属于“民间的三国”。读完这十篇短文,不仅可以重点领略《三国志演义》的精彩之处,对全书的总体风貌也不难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其他各辑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其二,让中学生或非专业人士读得懂并且喜欢读,这是我所向往并努力达到的境界。多少年来,一直偏爱朱光潜先生的文章,深刻而又明白,丰富而又纯净,读他的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次写《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也不时想起朱光潜先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至于具体成效如何,当然要由读者来评价了。

本书第二辑的《梁山女侠》、《梁山好汉的十八般武艺》,系以王同舟的初稿为基础写成,特此说明并致谢。

陈文新:《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后记

陈文新:《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后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