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北宋自趙匡胤創立以來,享國167年,也算是一個較長的王朝。但北宋經濟文化如此發達,卻被一個迅速崛起的北方部落所滅,讓後人不理解。在總結北宋的滅亡的歷史上,很多人把宋朝的戰略失誤歸結到“聯金抗遼”,這是導致宋朝滅亡的最大原因。當然宋朝滅亡也有內部原因,當時“聯金抗遼”戰略也有其合理性,與我國古代遠交近攻戰略也符合,便宋朝戰力太弱了,根本不適合實施這個戰略。

唇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聯金抗遼”是誰提出來的?

宋朝當朝天子宋徽宗天天關在宮裡吟詩作畫,練習書法。但毛筆當不了槍,打不了仗。所以宋徽宗是提不出這樣的戰略的,而手下大臣們瞭解宋朝內部情況,也不會貿然提此戰略。

“聯金抗遼”的戰略形成,源於遼國一個叛徒,是這個叛徒促成了這項戰略形成。此人就是馬植,也叫趙良嗣。馬植的家族本是遼國的大家族,世代受遼國皇帝蒙恩,馬植本人在遼國也是一個很高級別的官員。

唇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但馬植品質惡劣,讓同事瞧不起。《續資治通鑑》記載:“燕人馬植,本遼大族,仕至光祿卿,行汙而內亂,不齒於人。”這句話點明瞭馬植品行。所以馬植在遼國混不下去了,就想另外找條出頭之路,當然他要選擇宋朝。

但馬植如果要無緣無故的投降宋朝,並不會實現他的富貴夢想。不過歷史機遇給他一個媒介,這個媒介就是宋朝大太監童貫。別小看這個宋朝太監,他比明朝大太監魏忠賢要風光多了,因為童貫能統兵打仗。

唇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據《續資治通鑑》記載:“貫使遼,道盧溝,植夜見其侍史,自言有滅燕之策,因得見貫。貫與語,大奇之,載與俱歸,易姓名曰李良嗣,薦諸朝。”童貫作為宋朝的使節,去遼國訪問,馬植抓住機會與童貫接觸,並說出了拿下燕雲十六州的計劃。童貫一聽當然高興,這可是名垂史冊的功績,宋朝歷任皇帝,做夢都想拿下燕雲十六州,看來要在自己手裡實現了。

以童貫的能力,他並不是軍事家,也分析不出形勢。所以就信任了馬植大嘴裡說出的計謀。童貫讓馬植改名為李良嗣,悄悄帶他回到宋朝,並朝見了宋徽宗。

唇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馬植見到宋徽宗以後,把自己的戰略對策向宋徽宗進行了闡述,馬植說:“女直恨遼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直,與之相約攻遼,其國可圖也。”馬植既說出遼國內部問題,還讓宋朝通過海上與金朝取得聯繫。

宋徽宗大喜,立即賜馬植為國姓“趙”,於是馬植又有了第三個名“趙良嗣”。宋朝的“聯金抗遼”戰略也在緊鑼密鼓的實施著。

“聯金抗遼”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對於馬植提出的“聯金抗遼”戰略,宋朝也有大臣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這項對策不可取。如果實施不僅破壞了百年兄弟國的盟約,而且有一定風險。但馬植對宋徽宗說:“遼國必亡。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苦,復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治伐亂,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萬一女直得志,先發制人,事不侔矣”。皇帝就打吧,再不打就錯過時機了。

唇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宋徽宗派馬植7次出使金國,請完顏阿骨打一定要痛打遼國,宋朝這邊也幫忙,但前提是滅遼後,燕雲十六州給宋朝。據史料記載:“趙良嗣於上京出御筆與金主議約,以燕京一帶本漢舊地,約夾攻契丹,取之。金主命譯者曰:‘ 契丹無道,其土疆皆我有,尚何言!顧南朝方通歡,且燕京皆漢地,當與南朝。’”良嗣曰:‘ 今日約定,不可與契丹復和也。’金主曰:‘有與契丹乞和,亦須以燕京與爾家方和。’”

在這裡需要說明下,馬植的確為這個戰略積極奔走,但他忽略宋朝的戰力。“聯金滅遼”最後的確取得了巨大成功,因為遼國被滅了。但在此期間,宋朝的弱點卻被金國抓住。幾千女真兵就打敗幾萬遼軍,而宋朝10萬大軍卻還打不過幾萬遼軍。

唇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宋朝戰力如此虛弱,金國看透了,反過來再打壓宋朝。宋朝哪是金國的對手,國滅了,兩個皇帝被俘了。童貫、馬植雖然被宋欽宗所殺,但已經失去了意義了。

“聯金抗遼”戰略錯誤的原因

宋朝的“聯金抗遼”實際上是幫了金國,宋朝沒有料到金國是最不講仁義的北方部落。但分析這個戰略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宋軍實力不行。

宋朝軍事體制很奇葩,已經使宋軍失去了趙匡胤那時的戰鬥力。縱然有八十萬禁軍,也打不過金遼。這一點,宋朝有的大臣看到玄機,但大臣們阻止不住皇帝決定。“聯金抗遼”戰略如果成功,前提必須宋軍實力要足夠強大。

唇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二是宋朝失去北部屏障。

宋遼自澶淵之盟後,兩國一直以兄弟國相稱,使宋遼實現百年和平。雖然中間有過小衝突,但不妨礙兩個王朝關係,總體上兩國是友好相處的。不過宋朝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聯金抗遼”後,遼國滅亡了,而宋朝實力根本沒有達到遼國北部邊境,金國並沒有損失戰力。寧朝屏障解除了,金國完全可以順利南下。

唇亡齒寒?一個叛徒一個太監,決定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三是打破戰略平衡。

以宋朝當時形勢看,宋遼夏三個王朝並立,實際上是一個穩定的三國並立時代。但如果遼國衰弱受到金朝進攻,宋朝應該聯弱抗強,才能確保這個“三國”穩定,但宋朝卻聯強抗弱,使金朝越來越強大,金朝當然鞏固這種“強”勢頭,因此,原有的戰略平衡被打破,北宋必滅,也只能跑到南面重新續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