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她曾经是一名身在青楼的妓女,后来却成为一名著名的画家,她的一生可谓是传奇。

在她年轻的时候,法国政府欣赏她的画作,授予她国家金质奖,文化教育一级勋章,比利时政府也授予她金质奖章。

自由奔放的西方美术,给予了潘玉良施展才华的平台,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对性的封闭认识,看不惯她的那些人体艺术画,对她很是反感,归其原因就是她之前的特殊身份,造成了国人对她的偏见。

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一,无奈入青楼,巧遇潘赞化。

国人对妓女的形象总是嗤之以鼻的,但是真正自愿从妓的又有几人呢?父母的早亡,潘玉良失去了双亲的依靠,为求温饱投奔其舅。谁知道他的舅舅是位瘾君子,常年吸食鸦片,家产败光,为了解他的瘾头,将自己的亲外甥女,卖入青楼,这不是潘玉良自愿的。

虽有二八年华,但是潘玉良的容貌一般,虽然身材还算高挑,但是脸庞有点宽大,眉弯如弓,其唇紧闭。就是因为她并不出众的容颜,才使她能少受嫖客的摧残。

17岁,她的人生有了转机,当时海关总督潘赞化到任。芜湖商界为收买他,为他们多行方便,便设宴为潘接风洗尘。就是这一天,潘玉良被请来唱曲助兴,也许是被压抑得太久了,潘玉良所唱的古调,凄凉哀怨,她用歌声述说着自己的委屈与无助,潘赞化听到动情处,不禁凄然泪下,被这位歌女凄凉的歌声所触动。这天夜里,潘玉良便被留了下来,服侍潘赞化。潘玉良就把自己凄苦的身世娓娓道给他听。

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潘赞化可是同盟会的老人,在日本就结识了孙中山,在中国还跟陈独秀一起办过报社,他参加了推翻封建王朝的政治运动,为人正直刚毅,心地善良。商界拉拢他失败后,便到处宣扬潘赞化沉迷于花街柳巷,嫖妓快活。潘赞化本是清白之人,容不得污水溅身,索性娶了潘玉良为二房。在当时,陈独秀夫妇还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在潘赞化的心中,并没有把潘玉良当成妓女。他对爱妻的品性还是很欣赏的。他用一首诗来评价她:“原是冰肌洁白身,玲珑心曲本天生。漫言埋没无颜色,一出污泥便可人。”

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二,幸得丈夫支持,开始学习画画。

结婚后,潘玉良重获自由身,经丈夫引见,结识了上海美专的洪野老师,经常在一起欣赏绘画作品,时间长了,潘玉良有了兴致,并开始学习临摹。洪老师一看她的作品,十分惊叹,大为赞赏。潘玉良过人的天赋,终于让伯乐找到了千里马。

潘赞化十分支持潘玉良学习画画,提议她进学校深造,由于她的作品出类拔萃,超过了在校学习的学生。美专的校长刘海粟看了,赞不绝口。潘玉良有了信心,决定报考上海美专,可是事与愿违,没有被录取。

原来潘玉良有过青楼的历史,再加上她报考的是西方人体绘画班。国人对裸体画,一时根本无法接受。新闻媒体为抓住看点,攻击上海美专,连妓女都能进学校学画画,大伤风化。教导主任迫于舆论压力,拒绝招收潘玉良。

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校长刘海粟得知此事,暴跳如雷,直骂教导主任榆木疙瘩,不可理喻。潘玉良的潜质他已十分清楚,埋没这样的人才,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是极其残忍和不道德的。于是,他顶着舆论的压力,独断专权,招收了潘玉良。

潘玉良终于如愿以偿,入校学习西方人体绘画。然而,国人的封建偏见,视模特为毒瘤,慢慢的,无人敢做模特。没有模特怎么学习画画?玉良为此十分苦恼。她经常去澡堂子里,仔细观察妇女们的裸形神态,铭记于心。回家后马上临摹。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她就脱光自己的衣服,站在镜子前,临摹自己的裸体。

学校里议论纷纷,她却十分平静。同学们总拿她的妓女身份进行嘲笑,她抿嘴不语。她就是这样内敛稳重的人,除了画画,其他的已经不重要了,随他们说去吧。

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三,出国去深造,荣誉获很多。

由于国人的顽固不化,对于裸体画的深恶痛绝,潘玉良在国内学习画裸体,得不到欣赏,十分尴尬。陈独秀看在眼里,就鼓励她走出国门,去国外深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1年,潘玉良终于考取了法国公费留学生。1923年进入巴黎美院,1925年又考入罗马美院。慢慢的,她的画引起了外国人的重视和仰慕,画价逐日攀升,价值连城。1927年,潘玉良的《裸体》获意大利国际美术展览会金奖,获得奖金5000意币。至此,潘玉良的名声越来越大,毅然成了有名的画家。

在国外学习期间,潘赞化除了物质上给予潘玉良以支持,精神上也给予潘玉良以温暖,潘玉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

1940年巴黎沦陷。纳粹到处横行霸道。这期间,潘玉良从城市迁居农村,以卖画为生。除了自己的生活所需,还把多余的钱寄回祖国,用来抗日。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名爱国的画家。

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四,在国内遭受非议,无奈凋零于异国他乡。

在迁居海外的中国人中,潘玉良是独树一帜的。她有“三不”,不谈情说爱;不加入外国籍,始终承认自己是个中国人;不与任何画廊签约。我们从这“三不”中,可以看出她对爱情的专一,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的忠诚。她是一名真正的画家。

1928年,潘玉良在祖国第一次办画展,国人根本不去看她的画,还是在议论她的身份,这事令她伤心至极。她的《人力壮士》明明是在表达中国抗日的精神。画中男性强健的体魄,却被某位卑劣人士解读为:一个妓女对嫖客身体的赞美。此事,犹如一把利剑扎在潘玉良的心坎上,离开祖国,就成了她最无奈的选择。

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从潘玉良自己的意愿上来说,她是想留在祖国发展的。然而国人对她的偏见始终不能改变。潘玉良受尽屈辱,只得离开祖国,离开自己最深爱的人。

她走的很伤心,走的很无奈。在异国他乡,她和艺术生活在一起,就是一辈子。还是异国他乡的人承认了她在艺术上的造诣,各项荣誉纷纷而至。这是对她人格的尊重,对她事业的尊重,对她灵魂的尊重。

1977年,潘玉良这位爱国的画家,在异国他乡带着对祖国、对爱人深深的依恋,停止了呼吸。她的一生是辉煌的,又是痛苦的。

让我们记住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