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如果生在农村,在和一些老人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禁忌,这些禁忌往往是老一辈们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属于一种禁忌文化。禁忌文化,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禁忌的一些行动言语或者食物等等,古人们对这种禁忌文化是非常重视的,根据他们的说法,如果违反了这些禁忌,往往会有非常严重的不好的后果,没有人会期待这些不好后果发生。

老人常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我们经常会听懂在某一个节日里某件事情不能做某种话不能说类似的禁忌,关于这些禁忌,还有一些俗语流传下来,比如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是否有道理可言?接下来我们进行仔细的分析。在我们印象中的农民,生活方面,他们都是非常随意的,没有什么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限制他们自己的日常行动。但是随和归随和,在一些小问题上,大多数的农民往往会非常严谨,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讲究。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就是一种体现。

老人常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第一句话七不出门,从字面上理解。很可能理解为初七这一天不能外出,只能待在家里。其实,这话中的七,就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几种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一个家庭中,这七种东西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七种东西没有完全地准备好,就只能待在家中,哪里都不能出去,这只是字面上的意义。往深层次来说,这七种东西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他们代表的是家中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如果家事没有处理好,就没有外出的必要,家庭是最基本的。只有处理好这些家事,不管去哪才能真正放心。

老人常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说了前一句话的意思,那么后一句话又是何意?八不归家中所说的“八”,是古人说的八种品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都知道,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注重品德修养的国家,尤其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品德非常重视。这八个字,就是对人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做其他的事情。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有做人的基本道德,如果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缺乏了,家里便没有他容身的地方,还有何脸面回家。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世世代代的前辈想要让我们懂得的道理,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做正直善良的人,这是一切的前提。

老人常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上述是祖先想为我们传达的真正含义,然而,随着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大家对这句话的意思,有了多种不同的理解。例如,有人认为七不出门意思是女子在初七这天不能回娘家。不管这句话的含义如何演变,我们首先不应该忘记的就是昨天想要告诉我们的两件事情,一是家庭为重,稳定的家庭是做其他一切事情的前提。二是注重品德,为人先要立德,立德才是根本,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在社会之中走得越来越远。

老人常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经过时间的考量,还依然能够留存下来的文化,想必总有它的可取之处,仔细品读这些,我们或许会明白祖先经过一点一滴实践得到的经验,以及他们想要告诉我们的教训。不可否认,这些流传下来的文化,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迷信成分,但并不能因此而全盘的否定它们。我们或许在面对这些文化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一种理智,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

老人常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讲究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