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疏解、升級,北上廣深的菜市場該何去何從?

清退、疏解、升級,北上廣深的菜市場該何去何從?

居住在一二線城市的居民這些年的一個切身體會是社區周邊的菜市場越來越少。

在北京,曾並稱為京城四大菜市場的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和朝內菜市場相繼關閉或遷移;

在天津,佔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服務周圍數千人的長春道菜市場2014年被關停;

在杭州,陪伴了蕭山人近10年的小南門菜市場2016年關門停業;

在上海,2017年3月,知名的百年菜場唐家灣菜場正式與市民“說再見”……

《河南商報》在2013年曾報道,8年時間裡,鄭州市區內農貿市場的數量減少了一半,而且這還是在鄭州市區面積擴大的背景下。

而實際上,就在菜市場不斷減少的當下,有媒體報道,全國居民日常一日三餐的生鮮採買,70%以上來自菜市場,剩下不到30%的渠道,分別由超市、電商(一切到門配送)以及不可歸類分擔。由此可見居民對於菜市場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但是為什麼菜市場還是在不斷減少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

第一,自身經營不善,農貿市場帶有很大部分公益性質,為實現政府所要求的“菜籃子”工程建設,市場建設的資金投入往往是投入大、收入小,致使市場日漸破敗,甚至改造升級後其經濟效益不升反降。農貿市場盈利模式單一,其經營收入以租金收入為主,由於市場租金提升有限,市場經營規模難以擴大,成為其運行利潤低下的主要原因。

第二,遭受超市、電商等其他渠道的衝擊。隨著城市的大型超市、購物廣場、連鎖專賣店、生鮮超市、便利店的增加,以及部分農貿市場實行 “農改超”,它們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質的服務,整潔的環境,齊全的商品吸引著大批經營戶和消費群體,這對傳統農貿市場,特別是購物環境較差的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

第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原因。例如在北京,2017年,作為疏解首都功能的重要行動之一,北京市全年計劃疏解提升市場120個,其中農副產品市場68個,包括升級改造43個,疏解清退25個。

不少城市中心的菜市場地處黃金地段,加上佔地面積普遍不小,往往身價不菲。一些地方政府從商業利益的角度出發,為了能在菜市場原址搞開發建設,把菜市場拆除或是搬遷到偏僻的區域。還有很多城市管理者認為,菜市場環境髒亂差,影響城市形象。另外,北京的交通部門對大型的運輸車輛會加以強管控的,菜市場的配送也因此會受到相對應的影響。

那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菜市場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呢?小編覺得,作為一個可以直接將農副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直接進行買賣活動的場所,菜市場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在菜市場中,消費者面對的是眾多銷售各類產品的攤販,不僅種類齊全,而且能夠對比商品的價格和新鮮度。而在超市和社區菜店中,如果某一種蔬菜或者某種商品恰巧售完,消費者就只能空手而歸。

那菜市場未來發展的關鍵就是轉型升級。最初級的改變就是改變髒亂差的經營環境;然後融入餐飲美食等多種元素以及一些便民服務的項目,甚至更多有意思項目,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同時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將菜市場線上化,為周邊居民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

文章部分內容整理自36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