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選詩的說法,你怎麼看?

關於孔子選詩的說法,你怎麼看?

有一種說法就是孔子選詩,從三千首裡選了305首,這個出處,是比較準確的嗎?三千首這個數字是不是準確?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涉及到《詩經》的傳授問題,這是誰說的,這是司馬遷說的,司馬遷說古詩概三千首,孔子去其重複,刪了以後剩了三百首,就是選了一些有用的,這就是孔子刪詩說,這個說法到了唐代,孔穎達做《毛詩正義》的時候,就已經提出質疑了,他說如果這個詩三千首,被孔子刪掉了,那我們從其他古書裡邊,(應該)能看到那個,那是十去其九啊,怎麼我們看不到那麼多的,被刪掉的詩呢,所以孔子刪詩說,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挑戰,這之後,好多學者繼續研究這個問題,實際上呢,在近代以後有很多學者說,司馬遷有一句話我們沒注意是去其重,就是《詩經》在這個社會上流傳,它有各種傳本,都是一個本子,傳成這樣,傳成那樣,它冒出好多,孔子把這個本子刪一刪,把重複的去掉 (留下)三百首,說這個是可能嗎?

關於孔子選詩的說法,你怎麼看?

我們舉一個例子,漢代劉向在國家圖書館裡,整理關於荀子的文獻,荀子死了以後,他的文獻流傳在社會上,流傳到漢帝國後來注意收集,收集就堆到了漢國家的圖書館裡邊,就咱們國圖裡邊吧,結果到了中後期以後,劉向和劉歆他們倆,整理這些東西,這是功勞很大的,所以文獻學他是祖師爺,然後整理的時候,他整理完了一本書以後,他要把這個目錄抄下來,然後還要寫一個像給皇帝,做一個提要對這個書,他用奏摺的語氣說,他說荀子的文獻,現在有三百六十多篇,我們刪來刪去剩了三十多篇,這種重複比率,起碼《荀子》給了一個旁證,所以說孔子只是去其重,就是整理它,因為它這個傳本,傳傳傳,傳出歧異來了,字也不一樣了,章也不一樣了,那是重複了,應該是做的這樣一個整理加工工作,而且在《論語》裡邊,孔子還說過,吾自衛反魯,樂正,然後《雅》《頌》各得其所,他是整理過,肯定孔子是整理過,說這首詩我不要了,我覺得思想內容不好,這個不是孔子要乾的事情。

關於孔子選詩的說法,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