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范寬《溪山行旅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2011年至2012年的年終歲首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名為“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的藏品特展。被陸儼少稱為“銘心絕品”的范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郭熙《早春圖》悉數亮相。這幾作作品,每一張都堪稱國寶中的國寶,被學界認為“共同代表著宋代山水的黃金時代”。其中被董其昌稱為“宋畫第一”的《溪山行旅圖》,因其仰之彌高的畫史地位,及其顛沛流離的入宮傳奇,更令人流連忘返、歎為觀止。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局部

關於這幅畫的地位,近代藝術大師徐悲鴻在《故宮所藏繪畫之寶》中說道:“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二:吾所最傾倒者,則為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成辟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佔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全幅整寫,無一敗筆,北宋人治藝之精,真令人傾倒。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局部

這件高頭大軸的絹本山水,縱206.3釐米,橫103.3釐米。在千百年的流轉中,先後從民間流向宮廷,宮廷再流入民間,後來又流入宮廷,清帝遜位後,成為故宮博物院藏品,解放前隨大批珍貴文物進入臺灣,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由於北宋的畫家鮮有題款、蓋章的習慣,在幾百年間,人們只能依據史料記載以及明代收藏鑑賞大家董其昌在畫上的題跋:“北宋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和畫風來推測這幅畫的作者是范寬。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局部

而來自於作品本身提供的證據,直到1958年,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李霖燦在畫中樹從之中,發現了范寬的簽名。此畫的作者之謎才得以解開。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局部

《溪山行旅圖》作為北宋時期的山水畫代表而彪炳史冊,留給後人師法之處,既有大山大水的全景構圖,又有彷彿若生的山石樹木,以及多變的筆墨和開創性的“雨點皴”“泥裡拔釘皴”等皴法。然而最難能可貴的還是其通天拔地的雄渾畫境。近觀此畫,首先感到撲面壓來的便是矗立在畫幅正中央的高大的山峰。人在其中抬頭仰看,山就在頭上。在如此雄偉壯闊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局部

大山下方,於畫幅的三分之一處的小路上,一隊商旅緩緩地從密林中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驢隊鈴聲似乎也漸漸傳來,高山的山澗中,細如白練的瀑布凌空而下,水霧升騰,聲若獅吼。動中有靜,實中有虛

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溪山行旅圖》,讓他看到了中國畫的精神,看到了中國山水畫家對自然的虔敬。而且還從畫裡看出了畫家如何神遊在山水之中。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陝西銅川耀州照金山

作為百代標程的鉅作《溪山行旅圖》的作者,范寬,又名中正,字中立,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據畫史記載,他約生於五代後漢乾祐年間,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說他工山水,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窮究自然造化。他的“師先賢,師諸物,師諸心”更開啟了中國山水畫的新高度。

范寬《溪山行旅圖》,渾厚雄強、宋畫第一

陝西銅川耀州照金山

據後來學者們的研究,《溪山行旅圖》原型取自於范寬家鄉的照金山一帶的丹霞地貌。照金山脈的氣象、形態、皴皺、格局和生活細節等和《溪山行旅圖》所體現出的“範式語言”高度契合。這樣的契合,既從法脈上體現了范寬繼承荊浩“善寫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的傳統,又體現了於寫生中得自然之境,形成“遠望不離座外”“峰巒渾厚,勢壯雄強”的北方山水傳統,為中國畫注入了通天拔地的浩然之氣,開創了山水畫的雄渾意境,成為了北派山水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