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還差一年畢業,卻被判十年有期徒刑。湖南一大學生原以為找到致富發財的“門路”,可終究是走上了違法的不歸路!這一切,是誰的錯?


1.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 /

只差一年畢業的大三學生汪某想不到自己會落得這樣的下場:

2019年3月8日,天心法院一審審理認為,汪某、張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使用虛假身份騙取“京東白條”的額度進行惡意消費的方法,詐騙京東金融公司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已構成詐騙罪,均系主犯。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法院判處汪某有期徒刑十年九個月,並處罰金8萬元;判處張某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其餘七名被告人也均被判處有期徒刑。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據瞭解,這9名被告人平均年齡不到28歲,其中還有4名大學生。

據汪某供訴,因偶然間發現“京東白條”存在的一個“致命”漏洞——無需本人實名認證,也無需綁定銀行卡,用別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註冊賬號並賒賬購物,他們共詐騙京東金融公司110餘萬元商品。

2.

/他們是咋騙的? /

這一切還得從“京東金白條漏洞”說起。

白條是京東金融2014年推出的信用支付類產品,用戶可以先消費、後付款。

2017年,就讀於湖南某學院的大學生汪某聽說京東平臺推出“京東白條”的賒購業務,很容易通過審核後,頗有“商業頭腦”的汪某,就立馬發現了這條“賺錢”的門路。

汪某先聯繫了老鄉張某嘗試了一下,具體是這樣操作的:

第一步:

汪某從長沙某高校附近網吧花了200元買了一張在校學生的身份證,利用身份證上的信息、以及新買的手機號,汪某在學信網上註冊了一個賬號,查詢到這張身份證對應的學籍信息。

第二步:

通過查詢到的學籍信息,汪某在京東平臺申請了一個帳號,並提交了“京東白條”賒購業務的申請。

第三步:

申請完畢後,汪某把身份證和學籍信息全部交給了張某,張某利用學籍信息來到了該身份證人的大學,並找到了該學校的京東面籤官,進行現場面籤。

這些面籤官一般為大學生兼職,而所謂的初審,也就是面籤官僅對張某進行簡單的問詢式面籤,未仔細核對身份信息,然後就把初審材料發往公司後臺,由公司後臺進行最終審核。

審核通過後,汪某利用審批通過的“京東白條”賒購額度在京東平臺購買了一臺6000餘元的手機。手機到手後,汪某立即將手機郵寄到深圳,以原價八八折的價格進行銷贓獲利5200元。

“這種方式來錢太容易,也太快了,當我看到錢的時候,心態就變了。”汪某被捕後,回憶當時的心態。

他們立馬開始找尋幫手,進行大規模騙購。

二人兵分兩路,汪某負責“線上業務”,招募了張某謙、劉某良、劉某婷等人員負責購買身份證和手機卡、查詢學籍信息、註冊京東帳號,申請“京東白條”賒購業務和收貨,發貨及貨物的變現;

張某負責“線下業務”,僱傭15名人員,冒充大學生,搞定面籤官完成面籤審核。

通過這樣的操作,汪某和他的16名同夥共“賺取”京東金融公司110餘萬元。

直到2017年10月11日,京東公司才發現了他們這群團伙。

那群被盜用身份信息的“買家”,自然不會償還京東的欠款,在欠款到期後,京東公司聯繫身份證上的“買家”,他們均表示從未進行視頻面籤申請“京東白條”,也未使用“京東白條”額度進行購物消費。

京東公司這才報了案,隨後,汪某等人被抓捕。

3.

/ 如此結果,誰之過? /

對於汪某被判十年,網友對此的評論分為兩種。

一種認為汪某可惜了,京東也應該為漏洞的存在負責。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另一種認為是其自作自受,不好好學習,還為自己投機倒把找藉口。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但汪某還是堅持認為,是京東自身漏洞,才讓他走向犯罪並越陷越深。

像汪某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個案。

根據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到的140餘起判例顯示,全國至少已有200人因為“京東白條”詐騙等行為觸犯刑法並獲相應刑罰。

在詐騙京東白條案的多起案例中,法院判詞也都曾提到,被告人利用了京東的審核漏洞。

面籤官基本都會讓通過,不通過給他們打個小紅包,也就通過了。”一位律師介紹,詐騙案審理中,一名被告人曾當庭陳述。

還有律師表示,“這就是京東公司自身無法迴避的審核漏洞,京東作為一家知名企業,其風控是有疑問的。”

此前,“京東白條漏洞”的微博話題也上了熱搜榜:

大學生詐騙京東110萬被判10年,自作孽還是京東漏洞的鍋?


京東金融的漏洞是:無需本人實名認證,也無需綁定銀行卡,用別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註冊賬號。

對此,京東金融表示,原本是想給學生群體提供消費特權,但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案發後,公司已經取消了該種審核方式,於2017年就已將審核方式升級為人臉識別等智能核身手段。

基於安全考慮,京東金融於案發後已及時取消該種核身方式,升級為人臉識別等智能核身手段,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此外,京東金融還升級一系列基於數據技術及AI能力的智能風控技術方案,可以支持賬戶全流程的反欺詐監測與處置需求,所有業務中95%都是智能化、自動化運營。

這幾年,出現這類詐騙事件的也不只京東金融一家。

社會上早已有了一條規模化作業的“黑色產業鏈”,專門圍繞花唄、白條這類信用支付類產品,並且專門針對消費需求旺盛的年輕人。

2018年2月,浙江偵破了一個“花唄套現詐騙”產業鏈,犯罪份子利用被害人消費旺盛的心理弱點,發佈大量低價套現廣告,以尋求獵物。

當出現想要低價套現的客戶時,犯罪份子聯繫中介,中介給其一個正規的購物鏈接,他們會把該鏈接發送給客人,比如價值330元左右的環球影城門票。同時,他們會誘導客戶使用花唄購票,並將收票電子郵箱填寫為指定的電子郵箱,這種交易被稱為“黑單

”。

當客戶完成交易後,犯罪份子就會把該客戶拉黑,而中介會把騙來的電子票以票面價8折至9折的價格批量賣給上游票務公司,從中賺取差價。

而這類被騙者,大多以消費需求旺盛的大學生為主。根據判決書提到的受騙人數來看,大學生受騙人數超過362人,成為受害人中較顯眼的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