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国庆节”吗?

“国庆”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文学家陆机的《五等诸侯论》:“寻斧始于所庇,制国昧于弱下,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共害。”不过彼“国庆”非此“国庆”。在《五等诸侯论中,“国庆”是指国家喜庆之事,主要包括历代帝王登基的日子和诞辰日,而并非国家建立的日子。

古代有“国庆节”吗?

所以严格来讲,古代是没有“国庆”这一节日的。

古代的“国庆”真的不一样

那时的皇帝即位、诞辰等庆祝活动,便是等同于如今的国庆了。通常这一天皇帝会大赦天下,赏赐百官,普天同庆、朝野同欢。一般还会举办盛大宴会,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

古代有“国庆节”吗?

给皇帝过生日,最早始自唐朝,自唐太宗开始。而唐太宗虽说是位对生日相当重视的君主,但他却因考虑到自己的诞生日即母亲的受难日而从未进行过大肆操办。

但到了重孙唐玄宗上任后,情况却发生了改变。

古代有“国庆节”吗?

唐玄宗是位“懂得生活”的天子。起初,有大臣提议将唐玄宗的生日作为国家节日,取名“

千秋节”,寓意千秋万代。唐玄宗自然是很喜欢这个创意的,但可惜只有一人举荐,终因缺乏说服力而没被批准。第二年,在满朝文武百官的呼吁下,唐玄宗终于将他的生日八月初五这天定为“千秋节”。生日这天,唐玄宗下令全国休假三天,并在宫中大摆筵席,邀群臣共同饮酒庆祝,莺歌燕舞整座皇宫灯火通明。

古代有“国庆节”吗?

千秋节这天,妇女出门前都会在脸上画上各式图案以装饰,花样繁多:妆面内容以“斜红、面靥”为主;涂唇则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于是街头巷口正值妙龄的少女们穿着亮丽的衣服,场面十分吸引眼球。

古代有“国庆节”吗?

在千秋节盛行后不久,便改版升级,更名为“天长节”。

唐朝的“铁杆粉丝”日本也是在这时漂洋过海把“天长节”带回了国,为明治天皇庆祝生日。

千秋节与中秋节挨得很近,二节合流极为热闹。

古代有“国庆节”吗?

自此之后帝王们纷纷效仿唐玄宗,将生日当节日过,于是自玄宗之后,便相继出现了多个“国庆节”,如:肃宗的地平节、敬宗的庆成节、武宗的庆阳节、宣宗的寿昌节、懿宗的延庆节等,甚至连末代皇帝昭宗、哀帝也设立了嘉会节乾和节

古代有“国庆节”吗?

唐以后的五代和两宋也继承了这项“传统”,举国同庆给皇帝庆生。到了明清时,由“千秋节”演变成的“万寿节”更是得到加倍重视,与“元旦”、“冬至”并称为三大节。这样将帝王的生日同节气,新年一样庆祝铭记的做法使“万寿节”更加庄严而神圣。

古代有“国庆节”吗?

真正的国庆节始于民国

许广平在写给鲁迅的信中曾有过这样一段叙述:“南方‘双十节’很热闹,家家放鞭炮,工会讲演,宣传革命,舞狮子,敲锣鼓,随处皆是。”所谓双十节即当时的“国庆”节,是为纪念辛亥年的武昌起义而设。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南方的“国庆”节还是同现在一样热闹,然而北方的“国庆”节却与之大相径庭。

这在《鲁迅日记》中可见一斑:“10月10日晴,休假,上午许季上来,午后李遐卿来,晚刘半农、宋子佩来。”当时南北割据,南方被国民党收割,北方被北洋军阀控制,而北洋军阀认为,武昌起义的胜利跟北洋系没有任何关联。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内忧外患,国家四分五裂下的社会一片动荡,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更是无暇庆祝。后来南北获得统一,北方的“国庆”节才终于得到重视。

古代有“国庆节”吗?

直到新中国成立,国人们在享受着国庆福利的同时,更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强大,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切身体会到国强则民强,国庆也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有了更深刻、更自豪的内涵意义。

古代有“国庆节”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