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在响水县人民医院,连续奋战抢救伤员一线的护士,瘫坐在休息室

“三点十分,没错,就是三点十分!”薛秀梅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喃喃道。

薛秀梅是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副院长,连续48小时参与救治伤员,让她本就清瘦的面庞显得更为憔悴。

3月21日14时48分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波及周边16家企业。

第一批伤员涌入医院时,薛秀梅已接到上级通知,开通了绿色通道,并调集院内所有外科医生严阵以待。

爆炸导致当地手机信号暂时中断。联系不上家人,伤员情况未知,焦虑不安的薛秀梅在急诊大门前踱着步。突然,一辆辆私家车风驰电掣,鱼贯而入,伤员被搀扶下来,爆炸产生的化学物质以及面部的血污,把每个人的脸都染成了“调色盘”。

“很多伤员的头面部被震碎的玻璃渣划伤。”薛秀梅说,她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三点十分。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李国新就是第一批就诊的伤员之一。爆炸发生时,他所在的化工厂与发生爆炸的工厂仅有数百米之隔,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将他掀翻在地。地面没有起伏,迎面而来的却是滚滚热浪,常年在化工厂工作的李国新意识到,发生爆炸了!

虽然距爆炸地点较近,但被冲击波掀翻的李国新幸运地滚到了车间的一个大柱子后面,躲过了一劫,只有脸部受了一些轻伤。

李国新的同事刘丽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在车间,我在行政办公室,”刘丽梅解释,记者了解到,爆炸点附近工厂的工作人员中,受伤较重的大部分是办公室行政人员,“办公室玻璃多,车间玻璃少,而且办公桌大部分都在窗下,当时正是午休,很多人当时靠在椅子上睡觉,爆炸就发生了。”刘丽梅说。

“大夫,我的脸会留疤吗?”3月23日上午,正在响水县中医院清创室处理伤口的刘丽梅强忍着泪,问道。

对于伤员的情绪,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桂明深有感触,大部分伤者是头面部创伤,刚入院时主要担心生命安全,“先保命”,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轻伤患者,尤其是女伤员,开始担心是否会影响面容。

吴桂明表示,突发事件下,重要的是做患者的缓冲器,让他们释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将心比心,我们用自己的真心换得伤者的安心。”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响水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吕文成告诉记者,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应急处置已成为各地卫生健康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经常有各种演练。” 吕文成说,爆炸发生前两个月,该院刚刚进行了一次救援演练,模拟特大车祸发生后的医学救援。

有了充足准备,现场处置才能更从容。在物质准备上,面对瞬间涌来的伤员,本以为会出现手术包供不应求的吕文成发现,医院的储备完全能够满足需要,“很到位,我自己都很惊讶。”

人员调配上也更顺畅。爆炸事件发生后,各地立即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省、市、县乃至乡镇卫生院都在第一时间投入抢救伤员。

不仅各地救护车及时增援,帮助当地转运伤员,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医生的及时赶到,也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对于吕文成的感受,薛秀梅深有同感。“做好灾难现场的处置,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

分类检伤、及时分流重症伤员,是现场处置的第一要务。按照预案,薛秀梅要求将三个清创室全部投入使用,并将熟悉伤口缝合的产科的助产士调配到一线参与伤员救治。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患者面临的“鬼门关”,为此,护士们轮流给伤员测血压,“血压是最直观体现伤员生命体征的指标。”一位护士对记者说。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见到响水县中医院总务科电工班班长吕建军时,他声音沙哑,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从爆炸发生后,他一直在医院坚守。病床紧张,护士长着急上火,“我不管,我就是要是床。”吕建军想到库房还有废弃的旧病床,赶紧联系工人抢修,15张备用病床很快派上用场,解了燃眉之急。

这两天,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不少人要去做检查,轮椅顿时捉襟见肘。同事又来向他求援,吕建军两次赶到响水县残联,找来40张轮椅,大大方便了病人。

记者离开时,已是日暮西山,医院内则是灯火通明,“又是一个通宵。”望着身后的门诊大楼,薛秀梅感慨地说。

新闻

现场

12个纺织女工的献血证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何女士在献血,第一次献血很紧张,不敢看这头

登上献血车前,第一次献血的何女士还有点儿紧张,当护士为她抽血时,她不敢看针头。看到妈妈走上献血车,儿子豆豆踩在采血车旁的石墩,翘着脚尖向车里看。过了好一会儿,妈妈终于下来了,豆豆冲上前去,给了何女士一个大大的拥抱。“妈妈,你真勇敢!”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从献血车上下来,儿子给何女士一个深深的拥抱

“我不是一个人,我们12个姐妹一起来的。”何女士指着身边的同事说,她们中最大的53岁,何女士年龄最小,32岁,都来自响水县一家纺织企业。

“3.21”响水天嘉宜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很多百姓便自发来到响水县滨江步行街,这里设有该县唯一一个流动采血车。

“大家太热情了,真的很感动!”采血车的负责人张燕说。爆炸发生后仅2个小时,就有百姓来献血,当晚六点,人流达到高峰,平时一天献血人数在30人左右,但爆炸当天就达到了近200人。“排了一条街。”不仅是响水本地人,很多外地人在看到新闻后,也自发来到这里献血。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部献血后,何女士和同事们举着大红的献血证,对着镜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记者看到,献血者仍络绎不绝。响水县总工会专门为献血者准备了免费的牛奶和糕点。

献血现场,依然挤满热心市民。

献血者先要填写申请表,之后排队上车。在采血车上,先经过验血初筛,“主要测血型,筛查乙肝、梅毒、转氨酶、血红蛋白。”采血点工作人员戴怀东说,这几天,他一直全负荷工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这几天,我的心也一直被感动着。”他告诉记者,仅昨天就有四百多位市民到鲜血点献血。

初筛合格后,工作人员要把献血者信息录入电脑上,如果非初次献血者,还要查看其献血间隔是否合规。

“基本都是400cc。”张燕感慨到,无偿献血可以选择200cc、300cc以及400cc,但大家基本都选择了最多的400cc,目前储备血完全够用,但大家的热情仍然不减。为此,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减少发放申请表的方法“限流”,但仍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晚上八点多,工作人员仍在处理当天采集的血液,“当天采的血,必须当天送到血站。”张燕说。

爆炸48小时后,救治现场仍很忙碌

新闻

链接

事故已造成64人死亡,

617人受伤

3月23日上午,“3 .21”响水天嘉宜公司爆炸事故现场指挥部在响水县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截至23日7时,事故已造成64人死亡,救治的伤员中危重21人、重伤73人。

盐城市市长曹路宝介绍,死亡的64人中,26人已确认身份,38人身份待确认,各方报来的失联人员有28人。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不能携带手机,确认失联人员身份遇到困难。现在通过家属等各方面报来的情况确认了28名失踪人员。失联人员数据与待确认身份人员数据可能会有重复,现正通过与各方沟通、走访以及DNA比对等方式确认遇难者身份。

曹路宝还介绍,此前,现场已划分为13个区域、65个网格开展了四轮网格化地毯式搜救。现场指挥部本着“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失联人员”的要求,昨夜仍组织大量人员持续连夜搜救,今晨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还发现并救出一名生还者。另外,失联人员亲友咨询和联系渠道已建立。联系地址为:响水县陈家港派出所;联系电话: 0515-86711125或15105101020。

另据现场发布的信息,截至目前全市16家医院共收治伤员617人,其中523人轻伤,大部分为头部、腹部、四肢等部位的擦划伤。另外已出院23人,143人留治观察。通过治疗,重症人员数量在下降。

持续进行的环境监测数据表明,目前各项检测指标已处于正常范围内,群众饮水未受影响。为防止化工园区污水、现场救援消防用水外流进入灌河,已对新丰河、新农河、新民支渠等入灌河河道采取筑坝截控措施。目前,筑坝拦水工作已完成。

响水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走访发现,爆炸造成化工园外周边部分居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有89户房屋损毁较为严重,无法修缮,其余受损房屋主要是门窗损毁。目前已部署对损坏较轻的房屋进行修缮,对损毁严重的农村平房准备实施拆除,将对相关农户进行货币补偿,或安置到新型农村社区。

家属安抚工作也已开展。对已确认身份的26人,善后小组已到响水籍遇难者家中慰问相关亲属,18名外省、市、县的遇难者亲属也已逐一取得联系。外地遇难人员亲属正陆续赶往响水。

经排查,事故地附近10所学校校舍门窗、玻璃不同程度受损。目前已完成所有门窗的测量和定制工作,预计3月24日受损门窗安装到位,确保3月25日陈家港地区学校全部复课。

图/健康报记者 张磊 沈大雷 徐兰芬

视频/健康报记者 张磊

审核/曹政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