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從2018年3月份開始,中國社會生活出現了六個很嚴重的現象。

中國正在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第一個現象,大量的中小企業反映企業非常難做,壓力很大。既有成本壓力,也有資金壓力。到了6、7月份開始就出現了一些倒閉和關門,所以首先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大部分企業都在呼籲非常難做,6、7月份就開始出現倒閉關門現象。

第二個現象,企業違約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到期沒法還債了,違約的情況非常嚴重。一開始是國有企業,後來到民營企業,最後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違約都非常多,這樣一來似乎債務鏈條的斷裂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現象。

第三個現象,非銀行金融機構,尤其是這些年所謂新的經營業態陸續出現了爆雷,這幾年所產生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大量出問題。7月份時非常嚴重。

第四個現象,股市出現非理性下滑。原來我們心想國民經濟可能影響到股市下跌是300個點到2800,結果沒有想到美國股市大跌又產生了300個點,到了2500左右,股市出現非理性下跌。

第五個現象,投資人比較恐慌。因為找不到什麼安全性資產,大家不知道什麼資產最安全,找不到安全性資產。投資人非常的恐慌,原因就是找不到什麼資產最安全,不知道。因為安全性資產像一個社會動機秤砣一樣,一旦沒有它的話整個失調了,壓力非常大。

第六個現象,人們都感到很迷茫,預期都不看好。不知道中國向哪兒走,非常迷茫,迷茫的現象到了10月份之後更加嚴重了。

這樣一來,從3月份開始出現了這6種社會經濟現象,總體來講對未來不是太看好。

中國正在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接下來就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現在出現這6種現象,為什麼人們感覺到未來預期不太好,那就要分析一下才行。中國人致富慾望仍然很強烈,動力還在,衝動仍然很強烈。尤其越到基層,這種動力越強烈。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還存在,人們對利益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動力仍然很強大。

後來結果分析發現,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這5件事,每一件事都有負面的東西。單個出現的話不會影響太大,但5件事撞在一起之後出現的效果,負面效應疊加。這5件事每個所帶來的負面東西疊加在一起,這個就麻煩大一點,所以出現了負面效應疊加的現象,導致這6種現象的產生。

哪5件事呢:

第一件事,所謂我們正在防範金融風險。

猛然一下要去槓桿,要收縮債務,企業一下受不了,導致一些負債高的企業資金鍊斷裂,而他們和別的正常負債企業有各種聯繫,導致正常企業也出現問題。

第二件事,我們正在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就是指產業結構,所以正在調整產業結構,原因是原來支持我們的一些產業不可能繼續支持中國經濟增長。像傳統制造業、建築業、房地產產業,很難持續增長,因為它們陸續都出了問題。所謂傳統制造業嚴重產能過剩,我們提出去產能化。房地產泡沫正在形成,我們得抑制資產泡沫,標誌著這些產業很難繼續支持中國發展,中國需要新的支持增長的產業。

第三件事,中國正在新舊動能轉換。

原來支持中國增長主要是成本優勢,成本優勢已經急劇的消失了。按道理來講,成本優勢消失應該是技術優勢遞補上來,成本優勢消失之後應該是技術優勢很快成長起來,保證中國的增長。

第四件事,中國正在搞生態文明改革。

生態文明改革成了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我們正在推動生態文明的改革。生態文明無非兩件事,一件事是要解決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廢水、廢氣、固體垃圾的處理。這就要求提高企業排放標準,因為只要搞這個必然要求企業提高排放標準,廢水、廢氣、垃圾的標準都要提高。另外一件事,生態環境的修復,因為這是所謂生態文明重要一條,生態環境修復。

過去我們叫生態和環境為發展讓路,只要發展別的都好辦,現在倒過來了,現在是發展為生態環境讓路,不同的執政思維已經出來了。原來只要發展都好辦,環境生態影響力不行。現在大家看到已經很明顯發展要為生態環境讓路,原來一提長江經濟帶,大家以為要大發展,結果最後提出主要是保護,3公里之內一律不準建工廠企業,建了都要搬,都要遷,導致的結果是影響經濟增長回落,增長回落壓力比較大。

第五件事,中美貿易摩擦。

美國想打,我們沒想打,最起碼我沒想打,因為美國經濟處上升期,從經濟學判斷,它下行期可以和中國打,它上行期打,這是沒有想到的。原來我們判斷對我們影響不是太大,結果沒有想到對人們心理影響非常大。按道理來講,我們計算過,美國和我們打,能消化得了。但十年前打,我們肯定完蛋,就地趴下。

這5件事,每件事都有負面東西在,單個出來的話好辦,結果5件事撞在一起,負面東西也撞在了一起,就出現了經濟學的概念,負面效應疊加。

負面東西撞在一起,負面效應疊加,最後導致中國經濟從3月份到現在出現了負面效應疊加現象。

這種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經濟沒有進入衰退期,而是進入調整期,這是一個重要判斷。

因為從基本面來看,我們沒有進入衰退期,原因是5件東西撞在一起出現負面效應疊加,標誌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我們估計調整期最少需要三年時間。

2018、2019、2020年,需要三年調整才能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不是口號,要真正轉向標準化,三年將是調整期。調整期把這些負面的東西逐一加以解決之後,中國經濟才能進入到所謂高質量增長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