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事:1949年夏日,村庄暴雨过后,满街都是活蹦乱跳的小鱼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乡村纪事:1949年夏日,村庄暴雨过后,满街都是活蹦乱跳的小鱼

乡村纪事:1949年夏日,村庄暴雨过后,满街都是活蹦乱跳的小鱼

乡村纪事:1949年夏日,村庄暴雨过后,满街都是活蹦乱跳的小鱼

弯弯曲曲的二滦河,似乎对北沙崖村有着特殊的眷恋,它从西北方向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到了北沙崖却放慢了脚步,并开始不辞辛劳地围着村子的西→南→东三个方面不可思议地绕了一个“匚”字形后,才毅然甩开二湾(wàn)子的黄沙坨,一改向北激流的势头,突然来了一个“U”形大转身,调头向南朝着狼窝口方向奔流而去。旧时,这条河年年都发水塌河,每年都死人。

在我的记忆中,1949年七月十五日(旧历)那次出槽儿是最严重的。河水泛滥成灾,导致庄稼绝收。那一年夏天的天气也比较怪,风雨交加,连绵阴雨。还有最怪的一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时没电视更没游戏机,被风雨锁在家中的年轻人和小孩子们,无所事事,憋得难受。只要雨一停歇立刻就会像开圈的绵羊一样,争先恐后,不约而同地跑到当街去观看风雨肆虐后的别样世界。记得有一次,一阵暴风雨过后,出了栅(zhà)栏(lan)子门就看到路南光秃秃的场里有一些蠕动的小东西,鳞鳞闪光。走近一看竟是一些活蹦乱跳的小杂鱼。显然它们光临这个生疏的场地的时间并不长,个个表现得活力四射。虽然个头都不大,但也足以引起了热议。大家都感到很奇怪。因为村里的地形几乎是一马平川,没任何水塘,滦河水那时还没出槽儿,而且这些鱼既不是出现在较低的洼沟或车轱辘渠儿,也不是在草丛之中,而是在平平光光的场当中竞相亮相。如此不速之客到底是来自何方呢?大家纷纷议论,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可能预示着大水将临。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龙王兴事,鱼鳖先行”。这种猜测不是没有来由的——就在二滦河塌掉村西的大庙那年,出现过河中的老王八(鳖)竞相将头伸出水面来“示威”的情景,被认为是扩大塌河的信号。当时,西河已塌至周庄和大李庄的庄头儿,眼看这两个庄就要遭殃了。在这紧急关头,乡亲们进行了抛猪祭河的仪式,将白条猪投入湍急的河水中,以祈求河神的恩典和保佑,让塌河不再东扩。这和古时诸葛亮平定了南方班师过泸水(金沙江)时,用“人头”(以面和馅做成人头形)祭江是同样的初衷。不难看出,在缺乏科学支撑的年代,人们把江、河、鱼、鳖统统都神化了。如今看来,塌河时,就近的河水被塌下的泥土搅得非常混浊,致使水中一时局部缺氧,鳖族们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是正常现象,这和“浑水摸鱼”中的探头之鱼是一个道理。并非什么“示威”之举。至于天降活鱼,应该是暴风雨之际发生的龙卷风刮过二滦河时,将河水和体轻的小鱼一并卷到了空中跟风转悠,随着风势的改变掉落到了某块儿地面上。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天上既没有龙王也不会有鱼儿存在的。至于此后果然发了大水,也该是纯属巧合,与天降活鱼没有必然联系罢。

(作者苏玉志,蚌埠装甲兵学院原政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