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作者 | 魚博士

前段時間,外網報道一則新聞,韓國的美容業已經進入幼兒園。

某S美妝品牌推廣兒童化妝品,開設兒童美容中心。顧客的年齡層大多是三到七歲的小朋友。他們可以在美容中心享受美容、美髮、美甲、足浴、化妝護膚等一系列的美容體驗,只需要花費25到35美元(約人民幣168元~235元)。

面對網友的爭議,該品牌負責人聲稱,這些化妝產品即使對孕婦也是安全的。

新聞中更是提到,兒童美妝流行已不單單是在韓國,越來越多的美妝博主朝低齡化發展。

美妝逐漸滲透到兒童領域,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為父母,何不趁此機會,對孩子進行一場美育教育。

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媽媽,我漂亮嗎?”

一天,小姨帶著四歲的表妹來我家,跟我說起表妹最近的表現。

“妞妞最近愛臭美,經常會拿著我的化妝品在臉上塗。”

“經常試穿我的衣服,高跟鞋。”

“有時候,穿戴好了,會在鏡子面前自我欣賞半天,還會不斷的問我‘媽媽,我漂亮嗎’。”

我說,這是妞妞的審美敏感期到了。

在4~5歲這個時期,孩子開始對自己的外在有所要求,尤其是女孩子,會對一些化妝品和服飾很感興趣。

此外,還會追求事物的“完美”和“完整”。無論是吃的、用的還是玩的都要這樣,否則就會拒絕。

比如,吃飯的筷子要絕對的乾淨,碗裡不能有一點點水跡,蘋果不能有一個斑點,鞋一定要放到鞋架上,睡覺的被子不能有一點摺疊……

審美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是孩子建立內心秩序的關鍵時期,就像每個孩子都要經歷吃手這個階段一樣。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一書中說道:審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發展的,從對吃的東西要求完美、完整,到對所用東西要求完美、完整,再到對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最後上升到對環境、對內在氣質、對藝術品質追求完美等。

審美的敏感表現在各個方面。女孩子4歲開始出現的審美意識將影響她一生的氣質和審美能力。

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如何看待孩子“愛美”

在我們的傳統習慣中,倡導做人要多謙虛、不要張揚,每當孩子“臭美”時,父母會在心裡本能的排斥,內心似乎有一萬匹馬奔騰而過,萬千個聲音在說,“她不可以這樣”。

如果這樣做,就被叫做“臭美”。

有一個知乎網友精闢的總結了“愛美的後果”

愛美的小孩只知道打扮→浪費的是家長掙的錢→會花時間在打扮上,沒心思念書→愛美后被男生注意到,會有男盆友→會變成街上那種穿著花哨還化煙燻妝的非主流女青年→會考不上好的大學,一輩子毀了→被親戚逢年過節問起,會丟他們的臉→都是愛打扮的錯

很多小時候愛美的人,很容易被打上“早戀”“虛榮心”“早熟”“攀比”等標籤,這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壓抑著孩子,以至於長大以後,看到美好似見到洪水猛獸,不敢正視,也就不敢追求。

孫瑞雪老師說,

讓成人來感受一個人的氣質,實際上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孩子時期的愛美,其實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洪水猛獸,它是造成孩子未來感受美、接受美、擁有美的基礎。

此外,接受美、追求美,還會強化孩子的自我認可和自我控制感,讓孩子更有自信。

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審美,帶來了什麼

有句話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審美就是詩和遠方。

更確切來說,審美,就是情趣,是精神追求,是生活很重要的調味品。

當一個醜陋的人和一個好看的人站在一起,我們會喜歡哪一個?當然是好看的人,看到他我們會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回饋給內心很多美好的東西。

作為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都喜歡欣賞美的事物。

但我們所欣賞的美,更多的是自然美,由內而外散發的美。

當一個孩子在審美敏感期使用化妝品來表現美的時候,我們可以允許,這是孩子在嘗試使自己變美的一種方式,這種舉動是可以被認可的。

但他並不知道這類東西是對身體有害的,所以需要家長來監督,適可而止。

我們最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從感受外在美,真正的在意內在美。

就像黃磊的大女兒多多一樣,既能在該享受愛美的年紀,打耳洞,戴戒指,還能在巴黎時裝週的舞臺上表現的鎮定、從容。

這才是美的最好模樣。

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美的格局,很重要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美,並不一定要塗脂抹粉才算是,而擁有樂觀的心態和向上的正能量才真的是。

中國最後的貴族、優雅了一輩子的女人郭婉瑩,生前經歷過丈夫出軌,家產被收,但她依然穿著旗袍刷馬桶,喝不了下午茶,就用白瓷杯子自制,沒有做蛋糕的工具,她就用鐵飯盒蒸。

她從沒有因為生活的窘迫放下詩和遠方,只要精神屹立不倒,她就是富有的。所以生活永遠打不敗她,只有她征服生活。

這才是一個女人真正應該有的對生活、對自己的美。“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

還有由郭濤和梅婷出演的《父母愛情》,丈夫江德福被調任到一個小島上任職,環境較差,妻子安傑也一起跟過去。

偶爾,安傑會請同事葛美霞喝咖啡。喝咖啡,成為他們調劑生活,重溫美好的一種方式。

一次,葛美霞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一個目標,什麼時候能過上像安老師那樣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活得也值了。”

我想,她嚮往的更多的是安傑生活的格調。這種格調不是說有就有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淬鍊,或從小家庭環境養成的。

不妨在孩子小的時候,帶她多看一些話劇、舞臺劇、歌劇,從這些中培養孩子美的情操,美的格局。

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真正把美揉進生命裡

在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這樣一段話:

韓國美容進軍幼兒園:孩子的審美教育,決定未來的格局

老天對漂亮的女孩有些偏愛,她們會從小獲得比其他人多的讚美、褒獎、擁護和資源。

但這些恰恰容易把她們帶到不思進取的深淵,本來的優勢變為劣勢。如果是這樣,擁有這樣的美反而害了自己。

所以,真正的美,是把富有的精神揉進生命力,用堅強、善良、勤奮這些優秀的品質去抵抗懶惰、嫉妒和虛榮,用內在美詮釋生命的意義。即使身處沼澤,依然高貴。

我想,當孩子問,媽媽,我漂亮嗎,可以把這些說給她聽,或者以身作則給她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