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薅外賣平臺“羊毛”?美團:有人因類似行為被刑拘

(原標題:真能薅外賣平臺“羊毛”?美團:已有人因類似行為遭刑拘)

隨著外賣平臺的興起,不少人都從中體驗到了便捷生活方式,但卻有另一部分人幹起了“薅羊毛”的事,到平臺享受“免費午餐”。近日,有網友透露,在網上就有一些人兜售“吃免費午餐”的教程,價格從10元到50元不等。

3月27日,記者找到了一位買家,簡單交流之後,對方發來一個“微信聊天記錄”,所謂的“教程”就是一些話術,教人如何惡意差評、投訴以退款。一些更為“高級”的手段就是利用軟件抓取號碼,生成新用戶,拿到首單優惠。對於這些行為,律師認為消費者如果通過惡意、虛假投訴免費獲取商品,這就是一種在交易過程中違約的行為,從行為本身來說也是一種不道德、欺詐的行為。而利用軟件獲取號碼的行為,還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初級“薅羊毛”

惡意投訴實現退款

3月27日上午,記者在鹹魚平臺上輸入“退款外賣”後,很快就出現了“美團”“餓了麼”退錢教程等產品,裡面的價格從10元到50元不等。隨後,記者在平臺上私信了一位賣家,對方在一分鐘之內就進行了回覆,並示意加他微信。

驗證通過後,對方執意要先交錢,後給教程,在給對方發10元紅包之後,對方發來了一個教程,其實就是一段聊天對話。在教程中,對方列舉了外賣單退款流程,其中提到要找到已經付款的訂單號,然後聯繫客服進行投訴,理由就是“鬧肚子”。針對酒店住宿,裡面的理由就是“房型不符”“房間有異味”。

介紹完基本原則之後,後面又假設了要應對的幾種情況。“後面有客服回電話,任務就是想辦法不給你退錢,你的態度要強硬一點”……“4小時之內,他會給你退款”。這裡面還提到,最後的錢由外賣平臺出,客服手裡有權限,“他們會騙你,商家拒絕了。”

採用這樣一套方法真的有效嗎?記者當天中午就做起了測試,通過美團外賣點了一份麻辣骨頭飯套餐,總共花費了21塊錢。30分鐘後,外賣人員送來了套餐,吃完之後,記者開始撥打平臺客服電話,聲稱“肚子疼”,隨後提出了退款要求,客服趕緊詢問,“請問具體是怎麼樣不舒服呢?有沒有外出就醫?”在一番調查與溝通之後,客服人員提出會聯繫商家進行協調,他表示,“如果商家同意的話就會在1~3個工作日內把錢退回,如果沒有同意的話,平臺也會承擔賠償的費用。”

本以為接下來的退款是一個漫長等待過程,結果兩三分鐘之後,平臺客服就撥回電話表示,“我們跟商家交流過了,商家同意全額賠償這次的費用,一共是21塊錢。”隨後,記者解釋了投訴原因,說明了測試目的。

隨後,客服人員也表示,他們平時也會接到一到兩個類似食品質量的投訴電話,不過是否真有質量問題,對方是否存在惡意投訴的行為,只有通過公司監察部門做後續處理。

高級“薅羊毛”

利用軟件生成號碼享受優惠

在與兜售“薅羊毛”技術的賣家溝通過程中,對方也提到了還有更加“高級”的手段,這些方法無非是利用軟件生成號碼,然後註冊外賣平臺賬號,成為新用戶,享受首單立減的優惠。

在網上,一名賣家銷售一種名為“Mango”的軟件,這款售價299元的軟件,在電腦上解壓安裝,登錄後,就能夠生成一些手機號碼,並通過電腦端接收驗證碼,然後利用手機號碼註冊成為新的用戶。比如一些商品可以享受新用戶首單立減20元的優惠,通過新手機號碼註冊,就可以拿到這些優惠券。

記者注意到,這些軟件還會定期更新,而更新升級過後,相應的技術也會進行調整。

對於利用軟件抓取號碼來無限註冊成為新用戶的行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林宏剛教授認為,這一技術的核心就在於“手機號碼”,對於這些號碼的來源,林宏剛介紹說,其中一種就是木馬軟件開發者自己“養號碼”,在網上購買了一些虛擬號段,這些號碼可能是一些物聯網卡,一個號碼差不多就1塊錢的成本,可以上網發信息,但是不能打電話。另外一種就是利用網絡黑色產業鏈,購買洩露到網上的個人信息,這些號碼價格便宜,從1毛錢到5毛錢不等。

他表示,軟件開發者最後通過發展下線的方式,將軟件傳播出去,最終將利益最大化。至於如何堵住這些漏洞,林宏剛認為,首先是要加大對這些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建議平臺方降低一些新註冊用戶的權限,同時對用戶進行信用評級,對長期使用的一些用戶給予更高的權限,同時採用第三方擔保的方式,來避免一些惡意逃單的行為。

外賣平臺

已有不法分子遭到懲罰

對於該問題,記者諮詢了外賣平臺方,其中,美團外賣回應稱,面對用戶投訴的食品安全問題,平臺往往優先處理並墊付醫藥費,當然,有些不法分子看準了這一點,利用平臺對用戶的信任與優先通道進行詐騙,對平臺和商家的正當合法利益造成損害。而商家在遇到用戶因食品安全問題而要求索賠的情況時,最好能夠與消費者當面進行協商賠償,並及時向平臺反饋情況,必要時採取報警處理的措施,避免讓不法分子鑽空子,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美團外賣對損害用戶利益、合作商家利益的行為,也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並與商家共同對詐騙的人追究到底。目前,已經出現不法分子因類似行為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的案例。最後平臺方回應稱,奉勸不法分子不要用這種詐騙行為害人害己。

律師說法

惡意投訴“薅羊毛”

屬於欺詐

北京藍鵬(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英佔認為,對於顧客利用惡意差評“薅羊毛”的行為,平臺應該設立相應的標準,並非一旦遇到投訴即退款,應理性看待消費者的投訴行為,並進行初步調查,且與商家核實後才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因為入駐平臺的商家有權享有相應的收益。平臺應平等保護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用戶使用軟件不斷抓取新號碼註冊的方式,並非是一種正常的註冊行為,而是通過這種行為享受減免,本質上也是獲取財產利益,這是一種詐騙行為,同時也是一種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江露仙則認為,用戶用惡意投訴、差評的方式“薅羊毛”,雖然金額不大,但同樣屬於欺詐行為,網上售賣教程的賣家,則是幫助他人實施欺詐。利用軟件抓取號碼享受平臺優惠的行為,就要看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得了這些手機號碼。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而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都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